[1] |
马立元, 胡才志, 邱桂强, 陈纯芳, 高金慧, 徐士林.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长8段储层非均质性及其结构模式
. 沉积学报,
2020, 38(5): 1088-109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39
|
[2] |
包建平, 王志峰, 朱翠山, 汪立群, 陈琰, 周飞.
柴达木盆地东坪地区一类新的原油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18, 36(4): 829-84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74
|
[3] |
李俊武, 代廷勇, 李凤杰, 杨承锦, 杨豫川.
柴达木盆地鄂博梁地区古近系沉积物源方向分析
. 沉积学报,
2015, 33(4): 649-65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4.003
|
[4] |
孙敏卓.
柴达木盆地涩北1井钙质泥岩饱和烃微生物作用的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09, 27(1): 186-190.
|
[5] |
马立元.
酒泉盆地下白垩统藻纹层分布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 沉积学报,
2007, 25(1): 147-153.
|
[6] |
曹 剑.
准噶尔盆地石炭—二叠系方解石脉的碳、氧、锶同位素组成与含油气流体运移
. 沉积学报,
2007, 25(5): 722-729.
|
[7] |
曹 剑.
准噶尔盆地油气沿不整合运移的主控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3): 399-406.
|
[8] |
刘俊海.
胡庆油田湖相原油咔唑类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24(1): 123-128.
|
[9] |
郭建华, 石媛媛, 刘辰生, 朱锐.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西缘东河砂岩储集物性非均质性研究
. 沉积学报,
2005, 23(3): 406-411.
|
[10] |
段毅, 彭德华, 张辉, 吴保祥, 郑朝阳, 王传远.
柴达木盆地西部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成藏条件与机制
. 沉积学报,
2005, 23(1): 150-155.
|
[11] |
方伟, 张居和, 冯子辉, 黄春艳.
油藏地球化学测试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
. 沉积学报,
2004, 22(S1): 118-123.
|
[12] |
孟仟祥, 房嬛, 徐永昌, 沈平.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和煤岩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4): 729-736.
|
[13] |
张中宁, 陈国俊, 薛莲花, 王琪.
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地区湖相原油咔唑类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2, 20(1): 160-164.
|
[14] |
陈庆春, 林玉祥, 唐洪三.
临南地区石油运移方向与成藏期次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4): 611-616.
|
[15] |
于会娟, 妥进才, 刘洛夫, 陈践发, 赵磊.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评价
. 沉积学报,
2000, 18(1): 133-138.
|
[16] |
柳广弟, 黄志龙, 郝石生, 周兴熙.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运聚系统与运聚模式
. 沉积学报,
1998, 16(1): 58-63.
|
[17] |
黄志龙, 柳广弟, 郝石生.
东方1-1气田天然气运移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7, 15(2): 66-69.
|
[18] |
刘洛夫.
塔里木盆地群4井原油吡咯类含氮化合物地球化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84-187.
|
[19] |
徐雁前, 刘生梅, 段毅.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沉积物中长链脂肪酸乙酯化合物的检出及意义
. 沉积学报,
1994, 12(3): 99-105.
|
[20] |
郭建华.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潜山古岩溶及其所控制的储层非均质性
. 沉积学报,
1993, 11(1): 56-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