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谭昭昭, 王伟明, 李文浩, 卢双舫, 何涛华, 程泽虎.
泌阳凹陷核桃园组三段富有机质泥页岩形成环境及发育模式
. 沉积学报,
2018, 36(6): 1256-126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96
|
[2] |
纪友亮.
饶阳凹陷下第三系层序类型及发育模式
. 沉积学报,
2007, 25(1): 1-9.
|
[3] |
纪友亮, 冯建辉, 王声朗, 谈玉明, 张宏安, 王德仁.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沙三段盐岩和膏盐岩的成因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25-231.
|
[4] |
赵全民, 杨道庆, 江继刚, 彭江, 徐士忠.
舞阳、襄城凹陷下第三系盐湖相有机地球化学与沉积环境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2): 334-339.
|
[5] |
李阳, 蔡进功, 刘建民.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 沉积学报,
2002, 20(2): 210-216.
|
[6] |
国景星, 戴启德, 徐炜.
沾化凹陷东部长堤地区下第三系沉积体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3): 368-374.
|
[7] |
许淑梅, 翟世奎, 李三忠, 周立宏.
歧口凹陷滩海区下第三系层序地层分析及沉积体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3): 363-367.
|
[8] |
刘传联, 舒小辛, 刘志伟.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湖相生油岩的微观特征
. 沉积学报,
2001, 19(2): 293-298.
|
[9] |
黄杏珍, 邵宏舜, 闫存凤, 妥进才, 何祖荣, 张新社, 王寿庆, 李玉兰.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湖相白云岩形成条件
. 沉积学报,
2001, 19(2): 207-213.
|
[10] |
张枝焕, 胡文瑄, 曾溅辉, 于炳松, 陆现彩, 贾红育.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60-566.
|
[11] |
陈发亮, 朱晖, 李绪涛, 苗翠芝.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划分及盐岩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00, 18(3): 384-388,394.
|
[12] |
闫存凤, 邵宏舜, 黄杏珍.
泌阳凹陷核桃园组湖相碳酸盐岩系孢粉相及烃源岩评价
. 沉积学报,
1998, 16(3): 115-118.
|
[13] |
卢双舫, 陈昕, 付晓泰.
台北凹陷煤中有机质的成烃动力学模型及其初步应用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26-129.
|
[14] |
王吉茂, 李恋.
烃源岩原始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的恢复方法
. 沉积学报,
1997, 15(2): 45-48.
|
[15] |
江荣沛, 江继纲.
江陵凹陷下第三系两个含油系统油源岩的地化特征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9-25.
|
[16] |
陈道秀, 林洪枝, 杨展飞.
珠江口盆地下第三系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及生烃潜力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73-178.
|
[17] |
徐志强, 熊明.
饶阳凹陷下第三系碎屑岩储集条件分析
. 沉积学报,
1996, 14(2): 95-101.
|
[18] |
王云飞, 王苏民, 冯敏.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湖相隐藻层纹石岩的发现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1990, 8(4): 49-58.
|
[19] |
吕正谋.
山东东营凹陷下第三系砂岩次生孔隙研究
. 沉积学报,
1985, 3(2): 47-56.
|
[20] |
王善书.
南海北部第三系的沉积特征与生油、储油层系
. 沉积学报,
1985, 3(4): 12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