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爱华, 叶思源, 刘建坤, 丁喜桂, 李华玲, 许乃岑.
不同选择性提取方法锶钡比的海陆相沉积环境判别探讨
. 沉积学报,
2020, 38(6): 1226-123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18
|
[2] |
王龙, 李伟强, 王皓, 吴海, 辛浩.
华北地台马沟剖面寒武系苗岭统微生物岩的组构特征、沉积环境和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9, 37(6): 1193-12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18
|
[3] |
宋慧波, 王芳, 胡斌.
晋中南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碳酸盐岩中遗迹组构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15, 33(6): 1126-113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06
|
[4] |
刘群, 袁选俊, 林森虎, 王岚, 郭浩, 潘松圻, 姚泾利.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湖相黏土岩分类和沉积环境探讨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016-1025.
|
[5] |
.
基于扫描电镜分析的猪野泽全新世砂层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13, 31(1): 149-156.
|
[6] |
范铭涛, 杨麟科, 方国玉, 汪满福, 李铁锋, 朱利东.
青西凹陷下白垩统湖相喷流岩成因探讨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3, 21(4): 560-564.
|
[7] |
张廷山, 沈昭国, 兰光志, 王顺玉, 戴鸿鸣.
四川盆地早古生代灰泥丘中的微生物及其造岩和成丘作用
. 沉积学报,
2002, 20(2): 243-248.
|
[8] |
朱艳, 陈发虎, 张家武, 安成邦.
沉积环境对孢粉组合影响的探讨——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 沉积学报,
2001, 19(2): 186-191.
|
[9] |
黄文辉, W.M.Bausch.
典型韵律互层式灰岩与泥灰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 沉积学报,
1999, 17(4): 633-637.
|
[10] |
王兆云, 程克明, 张柏生, 范璞.
泥灰岩的生、排烃模拟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1): 127-134.
|
[11] |
梁百和, 朱素琳.
湘西吉首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的初步探讨
. 沉积学报,
1992, 10(2): 39-44.
|
[12] |
杨杰东, 王宗哲.
云南晋宁梅树村下寒武统砾屑磷块岩的扫描电镜研究
. 沉积学报,
1989, 7(2): 125-128.
|
[13] |
黄操明, 周绮峰.
霍县矿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沉积环境探讨
. 沉积学报,
1988, 6(4): 72-80.
|
[14] |
崔克信, 甄勇毅.
华南震旦纪和寒武纪磷块岩沉积环境探讨
. 沉积学报,
1987, 5(1): 1-9.
|
[15] |
刘光华.
粘土矿物特征与沉积环境关系的初步探讨
. 沉积学报,
1987, 5(1): 48-57.
|
[16] |
甄秉钱, 柴东浩.
晋豫(西)本溪期铝土矿成矿富集规律及其沉积环境探讨
. 沉积学报,
1986, 4(3): 115-126.
|
[17] |
任韵清.
用微古植物群探讨束鹿凹陷的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86, 4(4): 101-108.
|
[18] |
葛宝勋, 尹国勋, 李春生.
山西阳泉矿区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探讨
. 沉积学报,
1985, 3(3): 33-44.
|
[19] |
徐兴国.
川东及邻近地区早侏罗世铁岩的沉积环境及形成过程探讨
. 沉积学报,
1985, 3(2): 119-128.
|
[20] |
刘德镒.
黄骅盆地下第三系砂岩成岩作用的扫描电镜研究
. 沉积学报,
1984, 2(3): 124-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