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温瑞艳, 庞奖励, 黄春长, 查小春, 周亚利, 雷晨, 炊郁达, 毛沛妮.
天水樊家城黄土剖面记录的全新世环境及人地关系变化研究
. 沉积学报,
2020, 38(2): 349-35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16
|
[2] |
程良清, 宋友桂, 李越, 张治平.
粒度端元模型在新疆黄土粉尘来源与古气候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 沉积学报,
2018, 36(6): 1148-115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87
|
[3] |
赵艳雷, 庞奖励, 黄春长, 查小春, 乔晶.
郧县前坊村剖面黄土—古土壤序列风化成壤及古气候研究
. 沉积学报,
2014, 32(5): 840-845.
|
[4] |
.
中亚昭苏黄土剖面粒度记录的末次冰期以来气候变化历史
. 沉积学报,
2011, 29(6): 1170-1179.
|
[5] |
王奎.
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表层沉积物中的氨基酸
. 沉积学报,
2008, 26(4): 661-669.
|
[6] |
金海燕.
热带东太平洋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深海成矿环境的氨基酸表征
. 沉积学报,
2007, 25(5): 737-744.
|
[7] |
张在龙, 许国梁, 叶天旭, 蔺五正, 劳永新.
天然矿物存在下脂肪酸酯水解生烃的影响因素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4): 717-721.
|
[8] |
薛祥煦, 鹿化煜, 周杰.
陕西旬邑新近系红土剖面粒度组成的古气候意义
. 沉积学报,
2002, 20(1): 118-123.
|
[9] |
赵景波, 黄春长, 岳应利.
中国黄土中的风化壳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1): 90-95.
|
[10] |
罗静兰, 张云翔.
黄河中游三趾马红粘土的岩石学研究及古气候意义——以陕西府谷老高川三趾马红粘土剖面为例
. 沉积学报,
1999, 17(2): 214-220.
|
[11] |
马兰花, 段毅, 宋之光.
南沙海域柱状沉积物中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特征与古环境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794-797.
|
[12] |
向明菊, 史继扬, 周友平, 屈定创.
不同类型沉积物中脂肪酸的分布、演化和生烃意义
. 沉积学报,
1997, 15(2): 84-88.
|
[13] |
陈国英, 孙淑荣, 方小敏, 康世昌.
青藏高原及邻区马兰黄土重矿物特征与黄土来源的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4): 134-142.
|
[14] |
鹿化煜, 安芷生, J. Vandenberghe, G. Nugteren, N. Mingaars, J. Schwan.
洛川黄土地层定年的一个模式及其初步应用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50-152.
|
[15] |
刘友梅, 贾蓉芬, 杨蔚华, 文启忠.
阳郭黄土剖面有机组分变化的周期性与古气候变迁因素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136-142.
|
[16] |
陈履安.
腐殖酸在铝土矿形成中的作用的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2): 117-123.
|
[17] |
李春园, 王先彬, 邵波, 文启彬.
黄土沉积物中碳酸盐同位素组成的研究方法
. 沉积学报,
1995, 13(1): 69-74.
|
[18] |
史继扬, 向明菊, 屈定创, 周友平.
氨基酸、脂肪酸对过渡带气、低熟原油形成的意义
. 沉积学报,
1995, 13(2): 33-43.
|
[19] |
李日辉.
陕西富平中奥陶统金粟山组的遗迹化石及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3, 11(2): 27-33.
|
[20] |
徐昶.
柴达木盆地某些盐湖沉积剖面中粘土矿物的初步研究
. 沉积学报,
1983, 1(3): 123-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