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郑宇超, 林小兵, 王贵华, 柳远松, 王壮生.
石英颗粒边界溶蚀类型特征及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23,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03
|
[2] |
王姣, 王笑辰, 张峰.
克里雅河沿线沙丘沉积物石英砂表面特征分析
. 沉积学报,
2022, 40(5): 1289-130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44
|
[3] |
王爱华, 叶思源, 刘建坤, 丁喜桂, 李华玲, 许乃岑.
不同选择性提取方法锶钡比的海陆相沉积环境判别探讨
. 沉积学报,
2020, 38(6): 1226-123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18
|
[4] |
李富强, 高红山, 张连科, 李宗盟, 庞红丽, 潘保田.
基于粒度参数特征对黄河后套平原段岩芯沉积环境的分析
. 沉积学报,
2019, 37(6): 1234-124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04
|
[5] |
李华, 何幼斌, 黄伟, 刘朱睿鸷, 张锦.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平凉组深水沉积特征及其与古环境关系——以陕西富平赵老峪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2018, 36(3): 483-49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31
|
[6] |
宋春晖.
青藏高原北缘古近纪石英砂表面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9, 27(1): 94-103.
|
[7] |
董清水, 刘招君, 方石, 柏涛.
论陆相层序地层学四分方案的可行性
. 沉积学报,
2003, 21(2): 324-327.
|
[8] |
江新胜, 徐金沙, 潘忠习.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沙漠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
. 沉积学报,
2003, 21(3): 416-420.
|
[9] |
吴朝东, 林畅松, 申延平, 谢小建, 肖建新, 刘景彦, 史艳丽.
库车坳陷侏罗纪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分析
. 沉积学报,
2002, 20(3): 400-407.
|
[10] |
聂逢君, 姜美珠, 吴河勇, 刘文龙.
利用砂岩中波痕的特征估算沉积环境的物理参数——以宣化地区长城系下部石英砂岩为例
. 沉积学报,
2002, 20(2): 255-260.
|
[11] |
孙有斌, 安芷生.
风尘堆积物中石英颗粒表面微结构特征及其沉积学指示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06-509.
|
[12] |
孟宪伟, 刘保华, 石学法, 吴金龙.
冲绳海槽中段西陆坡下缘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可能性分析
. 沉积学报,
2000, 18(4): 629-633.
|
[13] |
李珍, 张家武, 马海洲.
西宁黄土石英颗粒表面结构与黄土物质来源探讨
. 沉积学报,
1999, 17(2): 221-225.
|
[14] |
李思田.
论沉积盆地分析领域的追踪与创新
. 沉积学报,
1992, 10(3): 10-15.
|
[15] |
郑庆年.
再论凡口矿区中上泥盆统叠层石及其地层沉积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1990, 8(3): 103-109.
|
[16] |
贾振远.
华北地台东部奥陶系地层南北向沉积环境特征
. 沉积学报,
1986, 4(4): 41-51.
|
[17] |
陈建林, 马克俭, 张敏.
南极普里兹湾石英砂表面微结构特征及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1986, 4(1): 104-109.
|
[18] |
黄家福, 杨士恭, 程守田, 赵根榕, 李思田.
用于沉积盆地分析的古环境图
. 沉积学报,
1985, 3(1): 16-28.
|
[19] |
安延恺.
从历史大地构造学和地层学论岩相、古地理的研究
. 沉积学报,
1985, 3(1): 111-119.
|
[20] |
陈丽蓉, 董太禄, 黄求获, 申顺喜, 徐文强.
闽南-台湾浅滩陆架沉积砂中石英颗粒表面的微结构
. 沉积学报,
1985, 3(3): 45-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