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欢欢, 戴霜, 马晓军, 刘福田, 丁仲昭, 方信楠.
祁连山西段表土磁化率、色度测量及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34
|
[2] |
刘庚, 韩喜彬, 陈燕萍, 胡邦琦, 易亮.
南黄海沉积物磁性特征及其对物源变化的指示
. 沉积学报,
2021, 39(2): 383-39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17
|
[3] |
林荣骁, 王家生, 苏丕波, 林杞, 孙飞, 杨军霞.
南海东北部岩芯沉积物磁性特征及对甲烷事件的指示
. 沉积学报,
2017, 35(2): 290-29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2.008
|
[4] |
.
台湾海峡表层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特征及物质来源
. 沉积学报,
2013, 31(1): 120-129.
|
[5] |
田庆春.
青藏高原腹地湖泊沉积物磁化率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1, 29(1): 143-150.
|
[6] |
赵军.
东秦岭地区黄土堆积的岩石磁学特征及磁化率增强机制探索
. 沉积学报,
2008, 26(6): 1052-1062.
|
[7] |
邢 云.
潮滩表层沉积物磁性特征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对沉积动力作用的响应:以杭州湾北岸为例
. 沉积学报,
2007, 25(2): 267-273.
|
[8] |
.
长江水系沉积物碎屑矿物组成及其示踪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24(4): 570-578.
|
[9] |
舒 强.
苏北盆地XH1#钻孔沉积物磁化率与粒度组分相关性变化特征及其意义研究
. 沉积学报,
2006, 24(2): 276-281.
|
[10] |
余心起, 舒良树, 颜铁增, 祖辅平.
赣杭构造带红层盆地原型及其沉积作用
. 沉积学报,
2005, 23(1): 12-20.
|
[11] |
龙昱.
中山舰沉积物基本特征与断年意义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91-296.
|
[12] |
李继亮, 肖文交, 闫臻.
盆山耦合与沉积作用
. 沉积学报,
2003, 21(1): 52-60.
|
[13] |
杨小强, 李华梅.
泥河湾盆地沉积物粒度组分与磁化率变化相关性研究
. 沉积学报,
2002, 20(4): 675-679.
|
[14] |
龙昱, 李永涛, 李晓.
武汉东湖现代沉积界面时间标定的磁化率与工业事件分析
. 沉积学报,
2002, 20(3): 421-426.
|
[15] |
张建军, 杨达源, 陈曰友, 李徐生, 蒋红俊.
长江中下游地区下蜀黄土磁化率曲线与环境变迁
. 沉积学报,
2000, 18(1): 18-21.
|
[16] |
卢升高, 俞劲炎, 章明奎, 俞立中, 张卫国.
长江中下游第四纪沉积物发育土壤磁性增强的环境磁学机制
. 沉积学报,
2000, 18(3): 336-340.
|
[17] |
杨晓强, 李华梅.
泥河湾盆地沉积物磁化率及粒度参数对沉积环境的响应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763-768.
|
[18] |
舒小辛, 刘志伟, 王慧中, 刘传联, 陈东敬, 洪太原.
东营凹陷第三纪湖相沉积物磁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96-101.
|
[19] |
卢伟, 彭作林, 黄华芳.
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岩磁化率特征与油气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91, 9(4): 110-119.
|
[20] |
李粹中.
南海深水碳酸盐沉积作用
. 沉积学报,
1989, 7(2): 35-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