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唐攀, 汪远征, 李双建, 杨钹, 王雅萍, 印森林, 陈恭洋, 陈代钊.
塔里木盆地西北部震旦系—寒武系不整合面成因
. 沉积学报,
2024, 42(3): 877-89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74
|
[2] |
朱志立, 李美俊, 李佳阳, 祁灵, 刘晓强, 韩秋雅, 路清华, 马媛媛, 冷筠滢.
沉积有机质中苯基菲成熟度参数及其化学机理
. 沉积学报,
2023, 41(2): 601-6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07
|
[3] |
.
成熟度对陆相烃源岩可溶有机质Pr/Ph比值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14, 32(1): 182-188.
|
[4] |
.
合肥盆地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历史分析
. 沉积学报,
2008, 26(1): 168-177.
|
[5] |
米立军.
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早期预测
. 沉积学报,
2007, 25(1): 139-146.
|
[6] |
张达景.
塔河油田加里东期岩溶储层特征及分布预测
. 沉积学报,
2007, 25(2): 214-223.
|
[7] |
石广仁.
蒙皂石转化伊利石的数值模拟——溶解沉淀模型与化学动力学模型
. 沉积学报,
2007, 25(5): 693-700.
|
[8] |
郭泽清, 钟建华, 刘卫红, 杨树锋, 陈汉林.
应用EASY% R_o法模拟柴达木盆地西部烃源岩成熟史
. 沉积学报,
2004, 22(1): 154-160.
|
[9] |
秦承志, 王先彬, 林锡祥, 妥进才, 周世新.
辽河盆地埋藏史及烃源岩成熟度演化史的数值模拟
. 沉积学报,
2002, 20(3): 493-498.
|
[10] |
林金辉, 伊海生, 李勇, 王成善, 彭平安.
藏北高原双湖地区中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1, 19(2): 287-292.
|
[11] |
薛莲花, 陈国俊, 朱玉双, 张晓宝.
含油气岩系中含铵矿物研究现状与前景
. 沉积学报,
2000, 18(2): 319-323.
|
[12] |
陈国俊, 史基安, 薛莲花, 王琪, 肖立新.
塔里木西部古生代层序地层特征
. 沉积学报,
1999, 17(4): 560-565.
|
[13] |
陈增智, 柳广弟, 郝石生.
修正的镜质体反射率剥蚀厚度恢复方法
. 沉积学报,
1999, 17(1): 141-144.
|
[14] |
邹华耀, 吴智勇.
镜质体反射率在重建盆地古地温中的应用──中国东部、西部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古地温特征
. 沉积学报,
1998, 16(1): 112-119.
|
[15] |
冯乔.
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地层埋藏史与有机质成熟演化
. 沉积学报,
1997, 15(1): 172-176.
|
[16] |
周士涛, 万光权, 刘永康.
碳酸盐岩有机质成熟度离子探针的判别
. 沉积学报,
1997, 15(2): 31-34.
|
[17] |
卢双舫, 王子文, 付晓泰, 王振平.
镜质体成烃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标定及其在热史恢复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1996, 14(4): 24-30.
|
[18] |
郑国东, 罗斌杰, 程克明, 段毅.
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和有机质演化的热模拟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122-130.
|
[19] |
肖贤明, 刘德汉, 傅家谟.
沥青反射率作为烃源岩成熟度指标的意义
. 沉积学报,
1991, 9(S1): 138-146.
|
[20] |
姜怀诚, 黄籍中.
四川盆地上二叠统牙形石颜色与有机质成熟度
. 沉积学报,
1986, 4(3): 127-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