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梅, 洪天求, 徐锦龙, 李秀财, 罗雷.
皖南志留系唐家坞组物源分析:来自碎屑锆石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制约
. 沉积学报,
2018, 36(1): 42-56.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07
|
[2] |
王广伟, 李平平, 郝芳, 邹华耀, 余新亚.
建南地区飞仙关组三段白云岩分布与成因——基于三维地震、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综合分析
. 沉积学报,
2016, 34(1): 168-18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1.016
|
[3] |
黄晓宏, 张海军, 王训练, 王勋, 沈智军, 黄宇飞.
东昆仑花石峡北部上二叠统格曲组源区特征:来自碎屑组成和岩石地球化学的证据
. 沉积学报,
2016, 34(6): 1133-114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6.011
|
[4] |
牟传龙, 王启宇, 王秀平, 陈小炜, 周恳恳, 葛祥英.
造山带岩相古地理研究与实践——以甘肃省奥陶纪为例
. 沉积学报,
2016, 34(1): 1-1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1.001
|
[5] |
.
巴颜喀拉盆地长石头山二叠纪—三叠纪碳酸盐岩丘的沉积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12, 30(1): 54-64.
|
[6] |
史春鸿.
滇中牟定地区上白垩统马头山组岩石地球化学及物源属性
. 沉积学报,
2011, 29(2): 303-311.
|
[7] |
徐亚军.
甘肃靖远上泥盆统沙流水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分析
. 沉积学报,
2011, 29(1): 41-54.
|
[8] |
陈永权.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上寒武统三种截面特征白云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研究
. 沉积学报,
2010, 28(2): 209-218.
|
[9] |
卿海若.
非热液成因的鞍形白云石:来自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东南部奥陶系Yeoman组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 沉积学报,
2010, 28(5): 980-986.
|
[10] |
梁狄刚.
第九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总结
. 沉积学报,
2004, 22(S1): 140-142.
|
[11] |
杨守业, 李从先, 张家强.
苏北滨海平原全新世沉积物物源研究——元素地球化学与重矿物方法比较
. 沉积学报,
1999, 17(3): 458-463.
|
[12] |
马柯阳, 曹建平, 张晓宝, 傅碧宏, 吴茂炳, 周永红.
塔里木盆地古生界岩石轻烃的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9, 17(3): 486-492.
|
[13] |
刘家军, 刘建明, 郑明华, 周渝峰, 顾雪祥, 张斌, 林丽, 周德安.
利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判断西秦岭寒武系含矿硅岩建造的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8, 16(4): 42-49.
|
[14] |
颜佳新, 伍明, 李方林, 方念乔.
湖北省巴东栖霞组沉积成岩作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1998, 16(4): 78-83.
|
[15] |
刘新华, 沈照理, 钟佐燊, 傅家谟.
地下水油类污染的水文地球化学指标——以山东省淄博市某地下水水源地为例
. 沉积学报,
1997, 15(2): 236-240.
|
[16] |
周永章, 涂光炽, Edward H. CHOWNJayanta GUHA, 卢焕章.
粤西古水剖面震旦系顶部层状硅岩的热水成因属性: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 沉积学报,
1994, 12(3): 1-11.
|
[17] |
夏邦栋, 马学敏.
一个前寒武纪安底斯复理石——皖南羊栈岭组复理石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
. 沉积学报,
1993, 11(2): 19-26.
|
[18] |
陈多福, 陈先沛.
贵州省松桃热水沉积锰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2, 10(4): 35-43.
|
[19] |
吕全荣, 王效京.
长江口细颗粒沉积物的粘土矿物及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85, 3(4): 141-153.
|
[20] |
刘朝林, 姚志温, 吴德云.
安徽省主要煤种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与煤成气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83, 1(2): 1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