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瀚之, 鹿化煜, 周亚利, 崔颖颖, 张津, 吕帆, 陈泽宇.
渭河流域沉积矿物组合定量分析及示踪
. 沉积学报,
2022, 40(4): 944-95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21
|
[2] |
贾云倩, 刘子平, 任晓海, 周一博, 郑爱玲, 张娟, 韩登林.
有机质类型分异规律及其主控机制
. 沉积学报,
2021, 39(2): 341-35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94
|
[3] |
.
基于扫描电镜分析的猪野泽全新世砂层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13, 31(1): 149-156.
|
[4] |
东野脉兴, 郑文忠, 曹作奇, 韦钊.
大水闸与青龙哨陆相磷块岩
. 沉积学报,
1996, 14(4): 122-128.
|
[5] |
郑文忠, 东野脉兴, 胡珞兰.
兴神保磷矿含磷岩系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1993, 11(4): 8-16.
|
[6] |
胡珞兰, 东野脉兴, 郑文忠.
鄂西磷块岩沉积序列
. 沉积学报,
1993, 11(1): 84-92.
|
[7] |
刘志礼, 刘雪娴, 叶军.
藻类聚磷的特殊作用
. 沉积学报,
1992, 10(1): 101-107.
|
[8] |
东野脉兴.
磷块岩研究进展与磷块岩生物成矿说
. 沉积学报,
1992, 10(3): 96-103.
|
[9] |
杨卫东, 曾允孚.
黔中陡山沱期磷块岩成因的系统研究
. 沉积学报,
1990, 8(3): 84-92.
|
[10] |
曹仁关.
湖北震旦系磷块岩中的藻类化石
. 沉积学报,
1988, 6(1): 97-101.
|
[11] |
崔克信, 甄勇毅.
华南震旦纪和寒武纪磷块岩沉积环境探讨
. 沉积学报,
1987, 5(1): 1-9.
|
[12] |
杨冠群.
贵州修文铝土矿床显微结构及其堆积特征和次生富集现象
. 沉积学报,
1987, 5(1): 69-76.
|
[13] |
唐天福, 薛耀松, 俞从流.
中国南方晚震旦世沉积相及磷块岩的时空分布
. 沉积学报,
1987, 5(3): 113-124.
|
[14] |
陈其英.
中国东部主要成矿时代磷块岩的组成
. 沉积学报,
1987, 5(3): 135-148.
|
[15] |
叶连俊, 陈其英, 刘魁梧.
工业磷块岩物理富集成矿说
. 沉积学报,
1986, 4(3): 1-22.
|
[16] |
刘魁梧.
沉积磷块岩结构类型、成因及成矿阶段
. 沉积学报,
1985, 3(1): 29-41.
|
[17] |
东野脉兴.
微生物建造的磷块岩
. 沉积学报,
1985, 3(3): 1-6.
|
[18] |
黄杏珍.
扫描电镜下灰泥灰岩的鉴别及其沉积环境意义的探讨
. 沉积学报,
1984, 2(3): 91-100.
|
[19] |
刘德镒.
黄骅盆地下第三系砂岩成岩作用的扫描电镜研究
. 沉积学报,
1984, 2(3): 124-130.
|
[20] |
赵东旭.
扬子地台陡山沱期磷块岩的沉积和分布特点
. 沉积学报,
1983, 1(3): 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