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媛媛, 杨鳗郅, 张国成.
珠江三角洲潮坪沙蚕遗迹的组成和分布特征及其对沉积环境的指示作用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52
|
[2] |
马福康, 吴胜和, 陶叶, 陈亚坤, 黎飞凡, 王武荣, 李伟, 徐振华.
季节性湖平面变化下浅水三角洲指状砂坝沉积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91
|
[3] |
江勇卫, 杨文博.
扬子北缘白田坝组含锂细碎屑岩物源与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69
|
[4] |
张佩, 钱其豪, 姜明忠, 陈续琴, 王爱明, 柴新, 宋祖勇, 冯文杰.
干旱湖盆边缘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23, 41(3): 839-85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35
|
[5] |
朱世发, 崔航, 陈嘉豪, 骆高俊, 王文禹, 杨祎, 施翌.
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与储层岩石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21, 39(1): 126-13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15
|
[6] |
郭沫贞, 吕福亮, 邵大力, 侯福斗, 杨涛涛, 李东.
东爪哇盆地抱球虫灰岩遗迹化石及其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21, 39(3): 713-72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28
|
[7] |
蒋庆平, 孔垂显, 李维锋, 邱子刚, 卢志远, 常天全, 刘凯, 陈栋梁, 李胜, 袁晓光.
陆相湖盆大型扇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演化规律
. 沉积学报,
2020, 38(5): 923-93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89
|
[8] |
宫少军, 秦志亮, 叶思源, 乔吉果, 赵卫.
黄河三角洲ZK5钻孔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14, 32(5): 855-862.
|
[9] |
魏巍, 张顺, 张晨晨, 吴朝东.
松辽盆地北部泉头组—嫩江组河流与湖泊—三角洲相地震沉积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153-1161.
|
[10] |
韦 惺.
珠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沉积速率与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11, 29(2): 328-335.
|
[11] |
韩永林.
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2009, 27(6): 1057-1067.
|
[12] |
韩美莲, 魏久传.
巨野煤田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聚煤特点
. 沉积学报,
2001, 19(3): 381-385,432.
|
[13] |
吕晓光, 李长山, 蔡希源, 李伯虎, 赵翰卿.
松辽大型浅水湖盆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前缘相储层结构模型
. 沉积学报,
1999, 17(4): 572-577.
|
[14] |
蓝先洪.
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1996, 14(2): 155-162.
|
[15] |
陈代钊, 张鹏飞.
三角洲平原上网结河的发育与聚煤作用
. 沉积学报,
1996, 14(3): 103-112.
|
[16] |
邵龙义, 张鹏飞, 陈代钊, 罗忠.
滇东黔西晚二叠世早期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聚煤特征
. 沉积学报,
1994, 12(4): 132-139.
|
[17] |
周义平, K.Burger, 汤大忠.
滇东黔西晚二叠世含煤沉积中火山灰蚀变形成的伊利石粘土岩夹矸
. 沉积学报,
1990, 8(4): 85-93.
|
[18] |
李从先, 陈刚, 孙和平.
我国南北方三角洲体系沉积特征的对比
. 沉积学报,
1988, 6(1): 58-69.
|
[19] |
赵时久, 陈家怀, 陈善庆.
滇东田坝黔西土城晚二叠世煤系上段沉积相及含煤性
. 沉积学报,
1988, 6(4): 62-71.
|
[20] |
李从先, 陈刚, 王利.
滦河废弃三角洲和砂坝——泻湖沉积体系
. 沉积学报,
1983, 1(2): 60-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