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冬晨, 王文军, 张婷, 李立武, 王作栋, 钱宇, 敖添, 符印, 王丹, 贾星亮.
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差异分析以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为例
. 沉积学报,
2024, 42(4): 1411-142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98
|
[2] |
陈清瑶, 王文强, 程顶胜, 肖洪, 冉子超.
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 沉积学报,
2024, 42(2): 675-68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67
|
[3] |
苏蕾, 常象春, 徐佑德, 柳忠泉, 史兵兵.
车排子凸起东翼中生界原油生物降解程度评价
. 沉积学报,
2024, 42(4): 1422-143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40
|
[4] |
孙鹏, 杨海风, 王飞龙, 汤国民, 王广源, 唐友军.
生物降解作用对原油稀土元素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24, 42(3): 912-92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61
|
[5] |
王珊, 张敏.
强烈生物降解作用下三环萜烷的分布与组成特征差异研究
. 沉积学报,
2023, 41(4): 1192-120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12
|
[6] |
李靖, 李源遽, 李朋朋, 周世新, 陈克非, 张臣, 孙泽祥.
深层温压条件下有机酸热稳定性模拟研究
. 沉积学报,
2021, 39(4): 1047-105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43
|
[7] |
程熊, 侯读杰, 徐长贵, 王飞龙.
庙西凹陷严重生物降解原油序列中三环萜烷的异常分布成因初探
. 沉积学报,
2017, 35(1): 193-20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1.019
|
[8] |
刘绍军.
次生孔隙带预测新技术及其在大庆长垣以西地区的应用
. 沉积学报,
2011, 29(2): 207-216.
|
[9] |
郝乐伟.
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第三系储层次生孔隙形成机理分析
. 沉积学报,
2011, 29(4): 734-743.
|
[10] |
詹兆文.
生物降解作用对辽河盆地原油中三芴系列相对组成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10, 28(1): 194-200.
|
[11] |
王作栋.
低演化烃源岩有机质微生物降解的生标组合特征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244-1249.
|
[12] |
黄文彪.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扶余油层次生孔隙预测
. 沉积学报,
2009, 27(3): 419-426.
|
[13] |
王作栋.
烃源岩中C19~C29甾烷系列和25降藿烷系列的检出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9, 27(1): 180-185.
|
[14] |
窦启龙, 陈践发, 薛燕芬, 王杰, 段文标, 郭建军.
实验室条件下微生物降解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5, 23(3): 542-547.
|
[15] |
陈传平, 梅博文.
油藏原油微生物降解的氮同位素分馏效应
. 沉积学报,
2004, 22(4): 707-710.
|
[16] |
卢鸿, 彭平安, 徐兴友, 张林晔.
济阳拗陷特殊生物降解油的初步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4): 694-699.
|
[17] |
赵红静, 尹凡举, 张敏, 张春明, 梅博文.
利用芳烃化合物预测生物降解原油的粘度
. 沉积学报,
2002, 20(3): 515-518.
|
[18] |
蔡春芳, 梅博文, 马亭, 赵红静, 方孝林.
塔里木盆地有机酸来源、分布及对成岩作用的影响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03-109.
|
[19] |
黄永松, 傅家谟, 盛国英, 陈义贤, 李茂芬.
纯沥青质热解法研究辽河西部凹陷西斜坡重油序列的原油对比
. 沉积学报,
1991, 9(S1): 67-74.
|
[20] |
陈斯忠, 裴存民, 张明辉.
珠江口盆地东部某单井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1991, 9(S1): 75-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