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潘博, 赵伟波, 周星泽, 王怀厂, 张辉, 史云鹤, 陈宇航, 余瑜.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米脂地区本溪组含铝岩系中锂的富集机理研究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66
|
[2] |
孙海涛, 钟大康, 王威, 王爱, 杨烁, 杜红权, 唐自成, 周志恒.
四川盆地马路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21, 39(5): 1057-106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21
|
[3] |
王凤岗, 张字龙, 侯树仁, 张良, 门宏, 夏宗强, 王俊林.
塔木素铀矿床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含铀砂岩成岩特征及其与铀矿化关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21, 39(4): 894-90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42
|
[4] |
薛传东, 向坤, 胡廷银, 廖程, 杨欣鹏, 杨天云露, 王磊.
楚雄盆地北部桂花铜矿区晚白垩世含矿岩系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19, 37(3): 491-50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53
|
[5] |
时文革, 巩恩普, 褚亦功, 张永利, 姚玉增, 王铁晖, 马伟, 赵纯福.
新疆拜城新近系含铜岩系沉积体系及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15, 33(6): 1074-108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02
|
[6] |
吴海枝, 韩润生, 邱文龙, 胡煜昭, 吴鹏.
楚雄盆地六苴铜矿床容矿砂岩孔隙演化对成矿的制约
. 沉积学报,
2015, 33(3): 512-52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3.009
|
[7] |
.
深水块状砂岩碎屑流成因的直接证据:“泥包砾”结构——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研究为例
. 沉积学报,
2014, 32(4): 611-622.
|
[8] |
.
鹤庆—松桂地区上三叠统中窝组含矿岩系沉积相特征及演化
. 沉积学报,
2014, 32(4): 623-633.
|
[9] |
.
庐枞盆地及周缘地区黄马青组沉积微相及与含铜岩系的关系
. 沉积学报,
2013, 31(2): 210-219.
|
[10] |
马德文.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田异常高压演化研究
. 沉积学报,
2011, 29(5): 953-961.
|
[11] |
陈飞.
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骨架砂体粒度特征
. 沉积学报,
2010, 28(1): 58-67.
|
[12] |
李伟.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类型与富集高产主控因素〖
. 沉积学报,
2010, 28(5): 1037-1045.
|
[13] |
张响响.
四川盆地广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低孔渗砂岩成岩相类型划分及半定量评价
. 沉积学报,
2010, 28(1): 50-57.
|
[14] |
谢武仁.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四段砂体成因组合及对油气富集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09, 27(6): 1084-1092.
|
[15] |
夏青松.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震积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7, 25(2): 246-252.
|
[16] |
罗 忠.
层序界面对砂岩成岩作用及储层质量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延河露头上三叠统延长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07, 25(6): 903-914.
|
[17] |
罗静兰, 张晓莉, 张云翔, 李玉宏, 武富礼.
成岩作用对河流—三角洲相砂岩储层物性演化的影响——以延长油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2砂岩为例
. 沉积学报,
2001, 19(4): 541-547.
|
[18] |
柳益群, 李文厚.
陕甘宁盆地东部上三叠统含油长石砂岩的成岩特点及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1996, 14(3): 87-96.
|
[19] |
杨兴裕.
滇西鹤庆县小天井锰矿床特征及成因的初步探讨
. 沉积学报,
1985, 3(3): 105-114.
|
[20] |
苟汉成.
滇黔桂地区中、上三叠统浊积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及物源区的初步探讨
. 沉积学报,
1985, 3(4): 95-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