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姜在兴, 徐杰, 刘桐, 马代鑫, 牟汉生, 孙守亮.
燕辽裂陷槽辽西坳陷中元古界黑色页岩沉积环境和生烃潜力
. 沉积学报,
2023, 41(6): 1830-184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29
|
[2] |
袁灵聪, 朱晓军, 蔡进功, 钟锴.
东海盆地长江坳陷美人峰组烃源岩沉积环境与生烃潜力评价
. 沉积学报,
2021, 39(2): 506-51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16
|
[3] |
张殿伟, 郝运轻, 张荣强, 孙炜, 高平, 李甘璐.
四川盆地湄潭组生烃潜力分析及勘探意义
. 沉积学报,
2020, 38(3): 635-64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19
|
[4] |
.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泥质岩类生烃潜力差异性分析
. 沉积学报,
2014, 32(2): 385-394.
|
[5] |
.
准噶尔盆地腹部及西南缘侏罗系烃源岩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剖析
. 沉积学报,
2013, 31(04): 738-746.
|
[6] |
秦黎明.
新疆西北部和什托洛盖盆地侏罗系低熟煤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条件分析
. 沉积学报,
2009, 27(4): 740-751.
|
[7] |
曾庆辉.
富有机质的黑色页岩和油页岩的有机岩石学特征与生、排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24(1): 113-122.
|
[8] |
姚素平, 胡文, 薛春燕, 张景荣, 曹剑.
瓦窑堡煤系有机岩石学特征及煤成烃潜力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3): 518-524.
|
[9] |
孙旭光, 陈建平, 王延斌.
吐哈盆地侏罗纪煤中主要组分结构特征与生烃性分析
. 沉积学报,
2002, 20(4): 721-726.
|
[10] |
孙旭光, 王关玉, 金奎励.
贵州水城煤中基质镜质体生烃潜力、烃类组成及生烃模式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90-594.
|
[11] |
夏新宇, 洪峰, 赵林, 张文正.
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有机相类型及生烃潜力
. 沉积学报,
1999, 17(4): 638-643.
|
[12] |
姚素平, 张景荣, 王可仁, 栾琴.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煤有机岩石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9, 17(2): 291-300.
|
[13] |
李荣西, 金奎励.
煤成烃生成及排驱加水热模拟实验
. 沉积学报,
1998, 16(1): 98-102.
|
[14] |
李佩珍, 张学军, 黄蓉, 陆现彩.
低熟烃源岩的有机岩石学描述及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69-172.
|
[15] |
唐世荣, 王东安, 李任伟.
湘川地区震旦-寒武系硅岩的有机岩石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1): 54-58.
|
[16] |
王飞宇, 郝石生, 何萍, 刘德汉.
不同类型镜质体荧光特征差异性及原因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64-168.
|
[17] |
王吉茂, 李恋.
烃源岩原始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的恢复方法
. 沉积学报,
1997, 15(2): 45-48.
|
[18] |
肖贤明, 吴治君, 刘德汉, 申家贵, 贾蓉芬, 赵林.
早古生代海相烃源岩成熟度的有机岩石学评价方法
. 沉积学报,
1995, 13(2): 112-119.
|
[19] |
王飞宇, 何萍, 傅家谟, 刘德汉, 赵师庆, 史国顺.
华北太原组镜质组中的超微类脂体及其煤性质异常原因
. 沉积学报,
1995, 13(3): 107-116.
|
[20] |
吴新群.
布朗意──蒙索盆地煤相研究
. 沉积学报,
1994, 12(1): 47-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