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包建平, 朱翠山, 杨茜, 陈琰, 周飞, 张静.
原油中C19⁃49长链三环萜烷系列及其地球化学意义——以柴达木盆地西部英西地区原油为例
. 沉积学报,
2024, 42(5): 1765-178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44
|
[2] |
罗雨婷, 张敏.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原油高碳数三环萜烷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
. 沉积学报,
2023, 41(2): 569-58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71
|
[3] |
杨仁超, 董亮, 张吉, 王一, 樊爱萍.
苏里格气田西区地层水成因、分布规律与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2022, 40(1): 267-28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79
|
[4] |
陈春勇.
准噶尔盆地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型油藏形成及分布
. 沉积学报,
2019, 37(1): 212-22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05
|
[5] |
张坦, 张昌民, 瞿建华, 朱锐, 袁瑞, 潘进, 陶金雨.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百口泉组相对湖平面升降规律研究
. 沉积学报,
2018, 36(4): 684-69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57
|
[6] |
包建平, 王志峰, 朱翠山, 汪立群, 陈琰, 周飞.
柴达木盆地东坪地区一类新的原油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18, 36(4): 829-84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74
|
[7] |
单祥, 邹志文, 孟祥超, 唐勇, 郭华军, 陈能贵, 徐洋.
准噶尔盆地环玛湖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物源分析
. 沉积学报,
2016, 34(5): 930-93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12
|
[8] |
马立元, 尹航, 陈纯芳, 尹伟.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 沉积学报,
2015, 33(2): 416-42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2.021
|
[9] |
.
涠西南凹陷A井区古近系流沙港组一段砂体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
. 沉积学报,
2013, 31(1): 56-66.
|
[10] |
范泓澈.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长6段油水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11, 29(1): 151-157.
|
[11] |
唐 勇.
准噶尔盆地腹部缓坡型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9, 27(3): 567-573.
|
[12] |
赵 霞.
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清水河组一段层序地层特征
. 沉积学报,
2007, 25(5): 716-721.
|
[13] |
曹 剑.
准噶尔盆地石炭—二叠系方解石脉的碳、氧、锶同位素组成与含油气流体运移
. 沉积学报,
2007, 25(5): 722-729.
|
[14] |
包建平.
北部湾盆地不同凹陷原油生物标志物分布与组成特征
. 沉积学报,
2007, 25(4): 646-652.
|
[15] |
曹 剑.
准噶尔盆地油气沿不整合运移的主控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3): 399-406.
|
[16] |
何志平, 邵龙义, 康永尚, 刘永福, 罗文林, 齐雪峰.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八道湾组聚煤作用控制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4, 22(3): 449-454.
|
[17] |
刘洛夫, 康永尚, 齐雪峰, 唐勇, 熊正祥.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的烃源岩评价
. 沉积学报,
2002, 20(4): 687-694.
|
[18] |
刘豪, 王英民, 王媛.
浅析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煤层在层序地层中的意义
. 沉积学报,
2002, 20(2): 197-202.
|
[19] |
杨建业, 任德贻, 邵龙义.
沉积有机相在陆相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特征——以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及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侏罗世煤系为例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85-589.
|
[20] |
杨志琼, 段思宏.
江汉盐湖盆地原油中微量金属元素的分布及应用
. 沉积学报,
1987, 5(4): 137-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