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郭忠雪, 王天阳, 李凤全, 蒋旭霞, 朱丽东, 叶玮.
砂岩网纹化元素地球化学微区分析及指示意义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08
|
[2] |
.
塔中地区志留系海相碎屑岩储层石英溶蚀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14, 32(1): 138-147.
|
[3] |
.
川东北地区普光2井飞仙关组储层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12, 30(2): 375-384.
|
[4] |
唐友军.
塔里木盆地塔东2井寒武系稠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藏
. 沉积学报,
2009, 27(6): 1208-1215.
|
[5] |
陈永权.
塔里木盆地塔中19井奥陶系蓬莱坝组云灰互层段的 岩性旋回特征与“顶侵型”埋藏云化模式的建立
. 沉积学报,
2009, 27(2): 202-211.
|
[6] |
于炳松.
油气储层埋藏成岩过程中的地球化学热力学
. 沉积学报,
2009, 27(5): 896-903.
|
[7] |
金凤鸣.
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在层序划分对比中的应用——以冀中拗陷束鹿凹陷沙三下亚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08, 26(1): 86-91.
|
[8] |
陈强路.
油气充注对塔中志留系沥青砂岩储集性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3): 358-364.
|
[9] |
唐友军.
卡塔克隆起中1井储层沥青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 沉积学报,
2007, 25(4): 640-645.
|
[10] |
赵 欣.
砂岩储层中不同赋存状态油砂抽提物的地球化学特征:长链酮①——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06, 24(1): 129-134.
|
[11] |
.
海侵背景下风暴控制的滨岸—陆棚砂体研究——以塔中志留系下沥青砂岩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06, 24(4): 468-475.
|
[12] |
钱一雄, 邹远荣, 陈强路, 陈跃.
塔里木盆地塔中西北部多期、多成因岩溶作用地质—地球化学表征——以中1井为例
. 沉积学报,
2005, 23(4): 596-603.
|
[13] |
胡剑风, 吕修祥, 赵风云, 陈元壮.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志留系油气聚集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2005, 23(4): 734-739.
|
[14] |
李素梅, 曾凡刚, 庞雄奇, 金之钧, 黎茂稳, 许正龙.
金湖凹陷西斜坡油气运移分子地球化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3): 459-464.
|
[15] |
曾溅辉.
台北凹陷地下水动力特征及其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00, 18(2): 273-278,289.
|
[16] |
张同伟, 王先彬, 陈践发, 王雅丽.
天然气运移的气体组分的地球化学示踪
. 沉积学报,
1999, 17(4): 627-632.
|
[17] |
陈方鸿, 王贵文.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测井层序地层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9, 17(1): 58-62.
|
[18] |
刘逸, 王占生, 王培荣, 林壬子.
油藏有机地球化学描述——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四号构造石炭系储层为例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45-149.
|
[19] |
潘长春, 周中毅, 解启来.
油气和含油气包裹体及其在油气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中的意义
. 沉积学报,
1996, 14(4): 15-23.
|
[20] |
张同伟, 陈践发, 王先彬, 邵波, 李春园.
天然气运移的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
. 沉积学报,
1995, 13(2): 70-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