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永进, 沈安江, 刘玲利, 陈永权, 俞广.
塔里木盆地晚震旦世—中寒武世构造沉积充填过程及油气勘探地位
. 沉积学报,
2020, 38(2): 398-41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45
|
[2] |
惠荣耀, 丁安娜.
微生物改造有机质不同演化阶段油气的生成
. 沉积学报,
2019, 37(2): 424-43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03
|
[3] |
孙东, 潘建国, 胡再元, 杨丽莎, 周俊峰, 韩杰, 李闯, 房启飞.
塔里木盆地塔中Ⅲ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带
. 沉积学报,
2019, 37(4): 868-87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76
|
[4] |
沈卫兵, 庞雄奇, 陈践发, 王阳洋, 张科, 高兆富, 贾颖超, 陈泽亚.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运聚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 沉积学报,
2018, 36(5): 1008-102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01
|
[5] |
王凯, 关平, 邓世彪, 刘沛显, 金亦秋.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微生物礁储集性研究及油气勘探意义
. 沉积学报,
2016, 34(2): 386-39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17
|
[6] |
熊益学, 陈永权, 关宝珠, 邓力萍, 倪新锋, 熊冉.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北部台缘带展布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 沉积学报,
2015, 33(2): 408-41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2.020
|
[7] |
.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膏盐岩与油气的关系
. 沉积学报,
2014, 32(1): 126-137.
|
[8] |
倪新锋.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11, 29(3): 465-474.
|
[9] |
陈景山.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与储层分布
. 沉积学报,
2007, 25(6): 858-868.
|
[10] |
孙龙德.
塔里木含油气盆地沉积学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04, 22(3): 408-416.
|
[11] |
李慧莉, 邱楠生, 金之钧, 吕修祥.
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储层流体包裹体与油气成藏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4): 648-653.
|
[12] |
陈强路, 王恕一, 钱一雄, 马红强.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地区下奥陶统古岩溶及油气分布
. 沉积学报,
2002, 20(4): 633-637.
|
[13] |
王建宝, 郭汝泰, 肖贤明, 刘祖发, 申家贵.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隆起早古生代油气藏形成的期次与时间研究
. 沉积学报,
2002, 20(2): 320-325.
|
[14] |
范国章, 金之钧, 刘国臣, 张宝民.
塔里木盆地高频波识别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1, 19(2): 245-248,270.
|
[15] |
叶加仁, 杨香华.
沉积盆地热流体活动及其成藏动力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01, 19(2): 214-218.
|
[16] |
江德昕, 杨惠秋.
塔里木盆地原油孢粉集合
. 沉积学报,
2000, 18(1): 80-88.
|
[17] |
汤良杰, 金之钧.
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牙哈断裂带负反转过程与油气聚集
. 沉积学报,
2000, 18(2): 302-309.
|
[18] |
王毅.
塔里木盆地震旦系—中泥盆统层序地层分析
. 沉积学报,
1999, 17(3): 414-421.
|
[19] |
吕修祥.
塔里木盆地侏罗系油气聚集与分布
. 沉积学报,
1998, 16(1): 64-69.
|
[20] |
黄第藩, 赵孟军, 张水昌.
塔里木盆地满加尔油气系统下古生界油源油中蜡质烃来源的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1997, 15(2): 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