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东, 潘建国, 胡再元, 杨丽莎, 周俊峰, 韩杰, 李闯, 房启飞.
塔里木盆地塔中Ⅲ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带
. 沉积学报,
2019, 37(4): 868-87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76
|
[2] |
沈卫兵, 庞雄奇, 陈践发, 王阳洋, 张科, 高兆富, 贾颖超, 陈泽亚.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运聚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 沉积学报,
2018, 36(5): 1008-102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01
|
[3] |
倪新锋.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11, 29(3): 465-474.
|
[4] |
郭建军.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烃源岩的研究新进展
. 沉积学报,
2008, 26(3): 518-524.
|
[5] |
陈景山.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与储层分布
. 沉积学报,
2007, 25(6): 858-868.
|
[6] |
张中宁, 刘文汇, 郑建京, 王琪, 陈国俊, 杨辉.
塔里木盆地深层烃源岩可溶有机组分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5): 769-773.
|
[7] |
.
塔里木盆地深层烃源岩可溶有机组分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24(05): 769-773.
|
[8] |
于炳松, 陈建强, 李兴武, 林畅松.
塔里木盆地肖尔布拉克剖面下寒武统底部硅质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沉积背景
. 沉积学报,
2004, 22(1): 59-66.
|
[9] |
陈强路, 王恕一, 钱一雄, 马红强.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地区下奥陶统古岩溶及油气分布
. 沉积学报,
2002, 20(4): 633-637.
|
[10] |
王建宝, 郭汝泰, 肖贤明, 刘祖发, 申家贵.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隆起早古生代油气藏形成的期次与时间研究
. 沉积学报,
2002, 20(2): 320-325.
|
[11] |
王毅.
塔里木盆地震旦系—中泥盆统层序地层分析
. 沉积学报,
1999, 17(3): 414-421.
|
[12] |
马柯阳, 曹建平, 张晓宝, 傅碧宏, 吴茂炳, 周永红.
塔里木盆地古生界岩石轻烃的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9, 17(3): 486-492.
|
[13] |
段毅, 周世新.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热模拟实验地球化学研究──Ⅰ.气态和液态产物的产率及演化特征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832-835.
|
[14] |
王维纲, 吕炳全.
小尺度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分析——塔里木盆地桑塔木断垒带奥陶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4): 24-29.
|
[15] |
徐志强, 陈永武, 熊明.
影响深层碎屑岩次生孔隙发育的因素——冀中坳陷与塔里木盆地实例讨论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02-105.
|
[16] |
黄第藩, 赵孟军, 张水昌.
塔里木盆地满加尔油气系统下古生界油源油中蜡质烃来源的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1997, 15(2): 6-13.
|
[17] |
刘大锰, 金奎励, 艾天杰.
塔里木盆地海相烃源岩显微组分的分类及其岩石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124-133.
|
[18] |
史基安.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震旦系和古生代白云岩成因及其储集性
. 沉积学报,
1993, 11(2): 43-50.
|
[19] |
范善发, 周中毅, 潘长春.
应用生物标志物评价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沉积物的古环境
. 沉积学报,
1991, 9(S1): 44-51.
|
[20] |
王有孝, 孟仟祥, 范璞, 王春江, 李玉兰.
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油苗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 沉积学报,
1990, 8(4): 104-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