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秦黎明.
新疆西北部和什托洛盖盆地侏罗系低熟煤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条件分析
. 沉积学报,
2009, 27(4): 740-751.
|
[2] |
张长春.
吐哈盆地丘东次凹低熟气的生成与动力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5): 857-863.
|
[3] |
王志勇.
吐哈盆地二叠系稠油成因、成藏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5): 787-794.
|
[4] |
姚素平, 胡文, 薛春燕, 张景荣, 曹剑.
瓦窑堡煤系有机岩石学特征及煤成烃潜力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3): 518-524.
|
[5] |
姚亚明, 刘池阳, 赵增录, 赵旭华, 付代国, 乔桂林, 严永新.
焉耆盆地侏罗系煤系源岩评价与成烃机理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3): 513-521.
|
[6] |
张晓宝, 徐永昌, 刘文汇, 沈平, 吉利明, 马立元.
吐哈盆地水溶气组分与同位素特征形成机理及意义探讨
. 沉积学报,
2002, 20(4): 705-709.
|
[7] |
程克明, 熊英, J M Moldowan, J Greene Todd.
吐哈盆地煤成烃研究新进展
. 沉积学报,
2002, 20(3): 456-461.
|
[8] |
孙旭光, 陈建平, 王延斌.
吐哈盆地侏罗纪煤中主要组分结构特征与生烃性分析
. 沉积学报,
2002, 20(4): 721-726.
|
[9] |
沈守文, 彭大钧, 颜其彬, 黄先律, 李志军.
吐哈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2): 263-270.
|
[10] |
王志勇, 卫延召, 赵长毅.
三塘湖盆地低熟油的发现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1, 19(4): 598-604.
|
[11] |
柳益群, 袁明生, 周立发, 张世焕.
新疆吐—哈盆地前侏罗系烛藻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95-599.
|
[12] |
王雅春, 庞雄奇, 卢双舫.
地史过程中煤岩显微组分含量的恢复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1998, 16(4): 114-117.
|
[13] |
赵长毅, 赵文智, 程克明, 牛嘉玉, 张研, 李伟.
吐哈盆地煤成油形成的地质条件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6-23.
|
[14] |
姚素平, 魏辉, 金奎励, 张景荣, 涂建琪, 赵长毅, 方家虎.
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煤成油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4): 78-85.
|
[15] |
姚素平, 张景荣, 金奎励.
用显微荧光和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研究显微组分的热演化规律
. 沉积学报,
1996, 14(3): 1-10.
|
[16] |
孙永革, 盛国英, 傅家谟.
我国主要含煤油气盆地煤系源岩PY-GC热解产物组成及意义
. 沉积学报,
1995, 13(2): 120-127.
|
[17] |
赵林, 贾蓉芬, 刘德汉, 秦建中, 张文龙.
古生界海陆过渡相黑色泥质岩系显微组分特征及生气潜力评价
. 沉积学报,
1995, 13(2): 105-111.
|
[18] |
刘大锰, 金奎励, 艾天杰.
塔里木盆地海相烃源岩显微组分的分类及其岩石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124-133.
|
[19] |
肖贤明, 金奎励.
中国陆相源岩显微组分的分类及其岩石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0, 8(3): 22-34.
|
[20] |
吴俊.
淮南煤田同变质程度不同煤层煤的成烃作用和储气性研究
. 沉积学报,
1990, 8(4): 115-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