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思贤, 冯彩霞, 刘燊, 范焱.
陕西紫阳下寒武统黑色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 沉积学报,
2020, 38(5): 980-99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04
|
[2] |
邓秀芹, 程党性, 周新平, 时孜伟, 郭懿萱.
鄂尔多斯盆地下侏罗统地层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20, 38(5): 1099-111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80
|
[3] |
岳鑫, 刘溪溪, 路亮, 张晓冬, 范增林, 于小亮.
马海盆地深部孔隙卤水矿床水化学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19, 37(3): 532-54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60
|
[4] |
常象春, 梁吉学, 崔晶, 王涛.
水驱对原油饱和烃馏分影响的分子地球化学表征
. 沉积学报,
2018, 36(1): 206-214.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22
|
[5] |
孙喆, 杨琰, 施强, 张萍, 梁沙, 张娜, 刘肖, 聂旭东, 彭涛, 梁胜利, 张志钦.
岩溶洞穴现代沉积间断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鸡冠洞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1): 93-10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1.010
|
[6] |
曹怀仁, 胡建芳, 席党鹏, 彭平安, 雷艳.
松辽盆地后金沟剖面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重建
. 沉积学报,
2015, 33(5): 1043-105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5.020
|
[7] |
王志勇.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煤系源岩地球化学分类及意义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238-1243.
|
[8] |
于炳松, 赖兴运.
成岩作用中的地下水碳酸体系与方解石溶解度
. 沉积学报,
2006, (5): 627-635.
|
[9] |
.
成岩作用中的地下水碳酸体系与方解石溶解度
. 沉积学报,
2006, 24(05): 627-635.
|
[10] |
刘全有, 刘文汇, 孟仟祥.
热模拟实验中煤岩及壳质组饱和烃萜类系列化合物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6): 917-922.
|
[11] |
刘全有 刘文汇 孟仟祥.
热模拟实验中煤岩及壳质组饱和烃萜类系列化合物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917-922.
|
[12] |
赵孟军, 潘文庆, 张水昌, 韩剑发.
成藏过程对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的控制作用
. 沉积学报,
2004, 22(4): 683-688.
|
[13] |
钱一雄, 蔡立国, 李国蓉, 刘光祥, 韩燕英.
碳酸盐岩岩溶作用的元素地球化学表征——以塔河1号的S60井为例
. 沉积学报,
2002, 20(1): 70-74.
|
[14] |
刘全有, 刘文汇, 秦胜飞, 孟仟祥, 王万春.
煤岩及煤岩加不同介质的热模拟地球化学实验——气态和液态产物的产率以及演化特征
. 沉积学报,
2001, 19(3): 465-468.
|
[15] |
段毅, 周世新.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热模拟实验地球化学研究──Ⅰ.气态和液态产物的产率及演化特征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832-835.
|
[16] |
夏燕青, 孟仟祥, 王红勇, 杜丽, 王春江.
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的成因模拟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1999, 17(1): 127-129.
|
[17] |
颜佳新, 伍明, 李方林, 方念乔.
湖北省巴东栖霞组沉积成岩作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1998, 16(4): 78-83.
|
[18] |
刘新华, 沈照理, 钟佐燊, 傅家谟.
地下水油类污染的水文地球化学指标——以山东省淄博市某地下水水源地为例
. 沉积学报,
1997, 15(2): 236-240.
|
[19] |
妥进才, 邵宏舜, 黄杏珍.
盐湖相生油岩中某些地球化学参数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94, 12(3): 114-119.
|
[20] |
周永章, 涂光炽, Edward H. CHOWNJayanta GUHA, 卢焕章.
粤西古水剖面震旦系顶部层状硅岩的热水成因属性: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 沉积学报,
1994, 12(3): 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