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丁一, 刘树根, 文龙, 文华国, 陈代钊, 宋金民, 王瀚, 王林康, 陈明思, 陈荣庆, 李智武.
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纪灯影组沉积期碳酸盐岩台地古地理格局及有利储集相带分布规律
. 沉积学报,
2024, 42(3): 928-94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35
|
[2] |
翁晓爱, 姜守一, 韩中, 胡修棉, 晏雄.
藏南Kioto碳酸盐台地对早侏罗世普林斯巴晚期碳循环扰动的沉积和生物响应
. 沉积学报,
2024, 42(2): 415-43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78
|
[3] |
刘鹏, 王晓锋, 房嬛, 郑建京, 李孝甫, 孟强.
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测试新方法
. 沉积学报,
2016, 34(1): 200-20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1.019
|
[4] |
.
碳酸盐岩系有机氮与无机氧热化学交换作用研究
. 沉积学报,
2011, 29(6): 1180-1189.
|
[5] |
陈祖林.
煤和泥岩不同温度条件下非烃中咔唑类化合物的演化特征
. 沉积学报,
2011, 29(3): 587-592.
|
[6] |
周世新.
塔里木盆地深层碳酸盐岩中不同赋存形式芳烃化合物组成
. 沉积学报,
2008, 26(2): 330-339.
|
[7] |
刘全有, 刘文汇, 孟仟祥.
热模拟实验中煤岩及壳质组饱和烃萜类系列化合物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6): 917-922.
|
[8] |
刘全有 刘文汇 孟仟祥.
热模拟实验中煤岩及壳质组饱和烃萜类系列化合物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917-922.
|
[9] |
李景贵, 郑建京, 刘文汇, 陈国俊, 孟自芳.
塔北、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及其原油中的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
. 沉积学报,
2004, 22(2): 348-353.
|
[10] |
刘全有, 刘文汇, 孟仟祥, 宋岩, 秦胜飞.
塔里木盆地侏罗系煤岩热模拟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4): 724-728.
|
[11] |
李景贵.
海相碳酸盐岩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成熟度参数研究进展与展望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80-483.
|
[12] |
李延钧, 陈义才, 徐志明, 吕强, 石晓英, 左智峰.
低丰度高演化海相碳酸盐烃源岩有机质原生性研究
. 沉积学报,
2000, 18(1): 146-150.
|
[13] |
姚素平, 张景荣, 王可仁, 栾琴.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煤有机岩石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9, 17(2): 291-300.
|
[14] |
柳广弟, 高岗, 王晖.
碳酸盐烃源岩有机质分布与排烃特征
. 沉积学报,
1999, 17(3): 482-485.
|
[15] |
张世英, 张景廉, 张平中.
胜利油田孤岛原油中有机硅化合物的发现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1997, 15(1): 7-12.
|
[16] |
周士涛, 万光权, 刘永康.
碳酸盐岩有机质成熟度离子探针的判别
. 沉积学报,
1997, 15(2): 31-34.
|
[17] |
M. Schoell, B. R. T. Simoneit, 王铁冠.
广西百色盆地州景矿第三系褐煤有机地球化学与煤岩学研究 Ⅳ.单化合物碳稳定同位素推断生物标志物起源
. 沉积学报,
1995, 13(4): 73-81.
|
[18] |
梁百和, 朱素琳.
湘西吉首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的初步探讨
. 沉积学报,
1992, 10(2): 39-44.
|
[19] |
杜远生, 赵锡文.
甘肃西成铅锌矿田泥盆纪吉维特—弗拉斯期沉积古地理及控矿意义
. 沉积学报,
1991, 9(3): 22-30.
|
[20] |
张鹏飞, 刘焕杰, 卓越, 贾玉如, 陈昌荣, 何楚玉, 殷宗昌.
试论局限台地碳酸盐岩型含煤建造——桂中马滩一带合山组的某些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1983, 1(3): 1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