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宋慧波, 张彬, 于振锋, 金毅, 胡斌, 牛永斌, 张立军.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太原组风暴沉积特征及环境模式
. 沉积学报,
2024, 42(4): 1370-138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20
|
[2] |
庄其天, 何宏林, 魏荣珠, 王忠梅, 石峰, 闫纪元.
山西地堑系太原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环境演化及物源分析
. 沉积学报,
2024, 42(2): 486-50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64
|
[3] |
耿海波, 付世骞, 师明川, 张加赢, 郭会灿, 安丽平.
东胜铀矿床中主要微生物成矿因素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23, 41(3): 684-69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27
|
[4] |
陈登辉, 隋清霖, 赵晓健, 荆德龙, 滕家欣, 高永宝.
西昆仑穆呼锰矿晚石炭世含锰碳酸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19, 37(3): 477-49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57
|
[5] |
郭芪恒, 金振奎, 安益辰, 朱小二.
北京下苇甸地区张夏组沉积环境及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19, 37(1): 40-5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10
|
[6] |
谭昭昭, 王伟明, 李文浩, 卢双舫, 何涛华, 程泽虎.
泌阳凹陷核桃园组三段富有机质泥页岩形成环境及发育模式
. 沉积学报,
2018, 36(6): 1256-126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96
|
[7] |
吴柏林, 孙斌, 程相虎, 张婉莹, 刘明义, 郝欣, 刘池洋.
铀矿沉积学研究与发展
. 沉积学报,
2017, 35(5): 1044-105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5.015
|
[8] |
黄少华, 秦明宽, 刘章月, 许强, 郭强.
成岩作用与油气侵位对砂岩铀成矿的约束——以准南硫磺沟地区头屯河组砂岩铀成矿为例
. 沉积学报,
2016, 34(2): 250-25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04
|
[9] |
邱余波, 伊海生, 张占峰, 王果, 刘俊平, 蒋宏, 张虎军, 李彦龙, 郝以泽.
伊犁盆地阔斯加尔地区西山窑组下段岩性岩相特征及与铀成矿关系
. 沉积学报,
2015, 33(4): 687-69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4.007
|
[10] |
卢景美, 张金川, 严杰, 王丹, 张量.
墨西哥湾北部深水区Wilcox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研究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132-1139.
|
[11] |
刘志飞, 王成善, 金玮, 伊海生, 郑洪波, 赵西西, 李亚林.
青藏高原沱沱河盆地渐新—中新世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10-217.
|
[12] |
陈戴生, 李胜祥, 蔡煜琦.
我国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的探讨
. 沉积学报,
2003, 21(1): 113-117.
|
[13] |
王随继.
大同盆地中侏罗世河流沉积体系及古河型演化
. 沉积学报,
2001, 19(4): 501-505.
|
[14] |
李亚林, 张国伟, 王根宝, 高凤泉.
北秦岭小寨变质沉积岩系的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 沉积学报,
1999, 17(4): 596-600.
|
[15] |
邓寅生, 张鸿升, 许建国, 葛云.
利用灰色聚类判定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8, 16(3): 156-160.
|
[16] |
岳文浙, 业治铮, 姜月华.
江苏晚白垩世赤山组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7.
|
[17] |
易发成, 田煦, 李虎杰, 郑自立.
苏皖沉积型凹凸棒石粘土矿床沉积环境探讨
. 沉积学报,
1996, 14(4): 141-147.
|
[18] |
朱莲芳, 马宝林.
塔里木盆地阿克苏—柯坪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的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1, 9(2): 55-62.
|
[19] |
安延恺, 李汉瑜.
由中国东部前寒武纪地质构造演变探讨构造对沉积的控制
. 沉积学报,
1991, 9(1): 20-26.
|
[20] |
罗尚德, 王蕾, 奕普.
锰结核生长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89, 7(4): 77-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