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谢津剑, 王爱军, 叶翔, 陶舒琴, 蔡枫.
闽江河口水下三角洲及周边海域现代沉积环境演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24, 42(2): 558-57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58
|
[2] |
王媛媛, 杨鳗郅, 张国成.
珠江三角洲潮坪沙蚕遗迹的组成和分布特征及其对沉积环境的指示作用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52
|
[3] |
丁仲昭, 马志鑫, 张启跃, 文芠, 胡世学, 范可静, 蔡金君, 李润根.
云南罗平江边地区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古环境特征
. 沉积学报,
2021, 39(6): 1406-142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36
|
[4] |
余关美, 时国.
贵阳地区下三叠统安顺组遗迹化石及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6, 34(4): 626-63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02
|
[5] |
张凯棣, 李安春, 董江, 张晋.
东海表层沉积物碎屑矿物组合分布特征及其物源环境指示
. 沉积学报,
2016, 34(5): 902-91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09
|
[6] |
宫少军, 秦志亮, 叶思源, 乔吉果, 赵卫.
黄河三角洲ZK5钻孔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14, 32(5): 855-862.
|
[7] |
张廷山.
泸州古隆起对贵州赤水地区早、中三叠世沉积环境和相带展布的控制
. 沉积学报,
2008, 26(4): 583-592.
|
[8] |
罗根明.
西秦岭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相分析和沉积古环境再造
. 沉积学报,
2007, 25(3): 332-342.
|
[9] |
祖小京.
矿物在油气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 沉积学报,
2007, 25(2): 298-306.
|
[10] |
.
黄河三角洲滨海区沉积物的分异特征与规律
. 沉积学报,
2006, 24(05): 714-721.
|
[11] |
赵全民, 杨道庆, 江继刚, 彭江, 徐士忠.
舞阳、襄城凹陷下第三系盐湖相有机地球化学与沉积环境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2): 334-339.
|
[12] |
岳乐平, 邱占祥, 颉光普, 邱铸鼎, 张莉, 张云翔, Heller F.
兰州盆地永登剖面记录的第三纪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03, 21(4): 683-687.
|
[13] |
刘志飞, 王成善.
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盆地第三纪风火山群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1, 19(1): 28-36.
|
[14] |
江德昕, 杨惠秋.
珠江口盆地早第三纪油源岩形成环境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69-474.
|
[15] |
杨逢清, 熊伟.
四川省壤塘县金木达晚三叠世深水沉积中的遗迹化石及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0, 18(1): 73-79.
|
[16] |
徐天光, 顾家裕, 薛叔浩.
塔里木盆地轮台断隆第三系盐湖沉积环境研究
. 沉积学报,
1998, 16(3): 137-140.
|
[17] |
舒小辛, 刘志伟, 王慧中, 刘传联, 陈东敬, 洪太原.
东营凹陷第三纪湖相沉积物磁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96-101.
|
[18] |
李广雪, 薛春汀.
黄河三角洲的生物逃逸沉积构造
. 沉积学报,
1992, 10(2): 88-93.
|
[19] |
王云飞, 王苏民, 冯敏.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湖相隐藻层纹石岩的发现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1990, 8(4): 49-58.
|
[20] |
刘光华.
粘土矿物特征与沉积环境关系的初步探讨
. 沉积学报,
1987, 5(1): 4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