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屈海洲, 周子坤, 张云峰, 陈薇, 张正红, 罗新生, 马超, 谭飞, 朱玉环.
微生物碳酸盐岩孔隙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18, 36(4): 651-66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55
|
[2] |
强深涛, 沈平, 张健, 夏茂龙, 冯明友, 夏青松, 陶艳忠, 夏自强, 林怡.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沉积物成岩作用与孔隙流体演化
. 沉积学报,
2017, 35(4): 797-81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4
|
[3] |
袁静, 杨学君, 袁凌荣, 成荣红, 朱忠谦, 李春堂, 董道涛.
库车坳陷DB气田白垩系砂岩胶结作用及其与构造裂缝关系
. 沉积学报,
2015, 33(4): 754-76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4.014
|
[4] |
聂逢君.
胜利油田东营凹陷流体—砂岩相互作用期次及其识别标记
. 沉积学报,
2009, 27(2): 191-201.
|
[5] |
罗 忠.
层序界面对砂岩成岩作用及储层质量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延河露头上三叠统延长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07, 25(6): 903-914.
|
[6] |
张玉修.
西藏羌塘地体三叠纪—侏罗纪海相砂岩颗粒组分及其构造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24(2): 165-174.
|
[7] |
钟广法, 马在田.
砂岩早期核心式碳酸盐胶结作用的成像测井证据
. 沉积学报,
2001, 19(2): 239-244.
|
[8] |
刘传联, 舒小辛, 刘志伟.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湖相生油岩的微观特征
. 沉积学报,
2001, 19(2): 293-298.
|
[9] |
江德昕, 杨惠秋.
珠江口盆地早第三纪油源岩形成环境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69-474.
|
[10] |
陈发亮, 朱晖, 李绪涛, 苗翠芝.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划分及盐岩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00, 18(3): 384-388,394.
|
[11] |
张枝焕, 胡文瑄, 曾溅辉, 于炳松, 陆现彩, 贾红育.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60-566.
|
[12] |
孙玉善, 杨帆.
再论东河砂岩孔隙成因──以塔中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699-705.
|
[13] |
陈程, 孙义梅.
砂岩孔隙结构分维及其应用
. 沉积学报,
1996, 14(4): 108-113.
|
[14] |
柳益群, 李文厚.
陕甘宁盆地东部上三叠统含油长石砂岩的成岩特点及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1996, 14(3): 87-96.
|
[15] |
薛莲花, 史基安, 晋慧娟.
辽河盆地沙河街组砂岩中碳酸盐胶结作用对孔隙演化控制机理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2): 102-109.
|
[16] |
史基安, 晋慧娟, 薛莲花.
长石砂岩中长石溶解作用发育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1994, 12(3): 67-75.
|
[17] |
何海清, 晋慧娟.
准噶尔盆地陆1井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 沉积学报,
1991, 9(4): 69-77.
|
[18] |
朱家祥, 李淑贞.
苏北高邮凹陷戴一段砂岩矿物和孔隙成岩机理的探讨
. 沉积学报,
1989, 7(3): 39-51.
|
[19] |
史基安, 马宝林.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石炭系砂岩成岩作用研究
. 沉积学报,
1989, 7(3): 53-62.
|
[20] |
胡惟元.
贵州六枝郎岱地区上二叠统玄武岩屑砂岩成岩特征与自生矿物的成因
. 沉积学报,
1988, 6(3): 70-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