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跃, 李军辉, 王子赫, 李美芳, 娄洪, 王琦, 孙海雷.
陆相断陷湖盆基准面旋回对沉积砂体的控制——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西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4): 858-86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79
|
[2] |
伏美燕, 李娜, 黄茜, 刘磊.
滨岸-浅海混合沉积对海平面与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石炭系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110-112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03
|
[3] |
倪新锋.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11, 29(3): 465-474.
|
[4] |
张翔.
塔里木盆地志留—泥盆纪岩相古地理及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5): 762-771.
|
[5] |
杨俊生.
苏丹Muglad盆地Fula坳陷白垩系Abu Gabra组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
. 沉积学报,
2008, 26(6): 994-1004.
|
[6] |
赖生华.
断陷盆地沉积体系研究新思路:从古地貌、岩性变化、水体深度到沉积体系
. 沉积学报,
2007, 25(5): 663-670.
|
[7] |
唐永忠.
南秦岭古生代沉积盆地构造活动—海平面变化与沉积响应
. 沉积学报,
2007, 25(5): 653-662.
|
[8] |
杨帆, 贾进华.
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白垩系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相及有利储盖组合
. 沉积学报,
2006, (5): 681-689.
|
[9] |
.
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白垩系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相及有利储盖组合
. 沉积学报,
2006, 24(05): 681-689.
|
[10] |
张 翔.
塔里木盆地下志留统塔塔埃尔塔格组沉积体系及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06, 24(3): 370-377.
|
[11] |
王毅.
塔里木盆地震旦系—中泥盆统层序地层分析
. 沉积学报,
1999, 17(3): 414-421.
|
[12] |
陈国俊, 薛莲花, 王琪, 康剑, 肖立新, 史基安.
新疆阿克苏—巴楚地区寒武—奥陶纪海平面变化与旋回层序的形成
. 沉积学报,
1999, 17(2): 192-197.
|
[13] |
苏文博, 李志明, 陈建强, 龚淑云, 李全国, 高勇群.
海平面变化全球可比性的可靠例证——上扬子地台东南缘奥陶纪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研究
. 沉积学报,
1999, 17(3): 345-354.
|
[14] |
贾进华, 刘焕杰, 郭英海.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晚石炭世沉积体系与高频层序旋回——以呼鲁斯太剖面例析
. 沉积学报,
1999, 17(3): 397-402.
|
[15] |
张慧.
大通盆地沉积体系与聚煤特征
. 沉积学报,
1998, 16(2): 139-144.
|
[16] |
李玉成.
华南晚二叠世碳酸盐岩碳同位素旋回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
. 沉积学报,
1998, 16(3): 52-57,65.
|
[17] |
陈国俊, 薛莲花, 王琪, 肖立新, 史基安.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石炭系高频旋回层序分析
. 沉积学报,
1998, 16(4): 37-41.
|
[18] |
郑荣才, 刘文均, 李祥辉, 王洪峰, 陈源仁.
龙门山平驿铺组沉积体系及旋回层序研究①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7.
|
[19] |
于炳松.
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纪海平面变化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1): 33-39.
|
[20] |
王多云, 陈应泰, 徐洪生.
受周期性湖平面升降控制的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西段干柴沟组
. 沉积学报,
1991, 9(4): 43-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