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袁静, 周涛, 景安语, 孙超, 马立驰, 吴根杰.
断陷湖盆斜坡带储层差异性成岩—成储模式
. 沉积学报,
2023, 41(3): 804-81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65
|
[2] |
付超, 于兴河, 李顺利, 李树新, 何发岐, 彭子霄.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晚古生代陆表海层序演化过程与其控制下的聚煤模式
. 沉积学报,
2023, 41(5): 1598-160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15
|
[3] |
王爱, 钟大康, 刘忠群, 王威, 杜红权, 周志恒, 唐自成.
深层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2022, 40(2): 410-42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24
|
[4] |
高崇龙, 纪友亮, 高志勇, 王剑, 任影, 刘大卫, 段小兵, 桓芝俊, 程同冉.
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储层物性保存过程多因素耦合分析
. 沉积学报,
2017, 35(3): 577-59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3.015
|
[5] |
马剑, 黄志龙, 吴红烛, 刘平, 徐新德.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储层微观孔喉特征及对物性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15, 33(5): 983-99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5.014
|
[6] |
.
济阳坳陷古近系深部储层成岩演化模式
. 沉积学报,
2012, 30(2): 231-239.
|
[7] |
陈景山.
富县探区低孔低渗砂体的成因类型与层内非均质模式
. 沉积学报,
2007, 25(1): 53-58.
|
[8] |
吴冲龙.
先锋盆地超厚优质煤层的异地成因模式
. 沉积学报,
2006, 24(1): 1-9.
|
[9] |
赵俊青, 夏斌, 纪友亮, 姜在兴, 张善文.
湖相碳酸盐岩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探析
. 沉积学报,
2005, 23(4): 646-656.
|
[10] |
魏国齐, 陈更生, 杨威, 杨雨, 胡明毅, 张林, 吴世祥, 金惠, 沈珏红.
川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槽台”沉积体系及演化
. 沉积学报,
2004, 22(2): 254-260.
|
[11] |
尹太举, 张昌民, 李中超, 毛立华, 尹艳树, 邓宏文.
濮城油田沙三中6-10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4): 663-669.
|
[12] |
杨明慧, 刘池阳.
陆相伸展盆地的层序类型、结构和序列与充填模式——以冀中坳陷下第三系为例
. 沉积学报,
2002, 20(2): 222-228.
|
[13] |
杨威, 王清华, 刘效曾.
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下奥陶统白云岩成因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44-548.
|
[14] |
刘祖发, 肖贤明, 傅家谟, R.W.T.Wilkins.
中国典型煤的激光显微荧光特征及R-I-VRo相关模式图的建立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687-690.
|
[15] |
王雅春, 庞雄奇, 卢双舫.
地史过程中煤岩显微组分含量的恢复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1998, 16(4): 114-117.
|
[16] |
邵树勋.
民和盆地窑街地区上侏罗统沉积相的马尔可夫链数学模拟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27-131.
|
[17] |
魏魁生, 叶淑芬, 郭占谦, 徐宏, 任延广, 王玉华, 孙显义.
松辽盆地白垩系非海相沉积层序模式
. 沉积学报,
1996, 14(4): 50-60.
|
[18] |
黄乃和, 温显端, 黄凤鸣, 王根发, 陶继文.
广西合山煤田的古土壤层与成煤模式
. 沉积学报,
1994, 12(1): 40-46.
|
[19] |
金友渔.
半马尔可夫过程在详细沉积断面分析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1990, 8(1): 133-142.
|
[20] |
朱筱敏, 信荃麟.
马尔柯夫链法在建立沉积相模式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1987, 5(4): 96-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