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志勇, 冯佳睿, 石雨昕, 罗忠, 张宇航.
干旱气候下冲积扇—冲积平原曲流河沉积演化过程与展布
. 沉积学报,
2023, 41(6): 1954-197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22
|
[2] |
靳军, 刘大卫, 纪友亮, 杨召, 高崇龙, 王剑, 段小兵, 桓芝俊, 罗妮娜.
砾质辫状河型冲积扇岩相类型、成因及分布规律——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现代白杨河冲积扇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2): 254-26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39
|
[3] |
陈留勤, 李鹏程, 郭福生, 刘鑫, 李馨敏.
粤北丹霞盆地晚白垩世丹霞组沉积相及古气候意义
. 沉积学报,
2019, 37(1): 17-2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18
|
[4] |
岳亮, 刘自亮.
冲积扇沉积向滨岸沉积的转变——以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界兵马沟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4): 752-76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09
|
[5] |
白毛伟, 谢小平, 陈芝聪, 叶卉, 徐文阳, 江若辰, 李冰, 李佳丽.
龙门山北东段山前涪江第四纪冲洪积扇地貌演化及其构造响应
. 沉积学报,
2017, 35(1): 85-9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1.009
|
[6] |
孟祥超, 蒋庆平, 李亚哲, 孔垂显, 吴爱成, 王力宝, 贾俊飞, 肖芳伟, 刘午牛.
同生逆断层控制的砂砾岩沉积模式及有利储集相带分布——以玛湖凹陷南斜坡白25井区上乌尔禾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225-124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14
|
[7] |
印森林, 刘忠保, 陈燕辉, 吴小军.
冲积扇研究现状及沉积模拟实验——以碎屑流和辫状河共同控制的冲积扇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1): 10-2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1.002
|
[8] |
赖海成, 李志忠, 靳建辉, 邓涛, 姜锋, 于晓莉, 苑秀全, 申健玲, 龚松柏.
基于GPR图像的福建海坛岛北部海岸冲积扇沉积构造及其成因的初步研究
. 沉积学报,
2016, 34(4): 645-65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04
|
[9] |
.
库车坳陷中部新近系—第四系砾岩层的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
. 沉积学报,
2013, 31(2): 282-290.
|
[10] |
宫清顺.
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油田百口泉组冲积扇沉积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135-1144.
|
[11] |
刘疆.
广西横县六景古近纪冲积物特征
. 沉积学报,
2009, 27(1): 87-93.
|
[12] |
杨帆, 贾进华.
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白垩系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相及有利储盖组合
. 沉积学报,
2006, (5): 681-689.
|
[13] |
.
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白垩系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相及有利储盖组合
. 沉积学报,
2006, 24(05): 681-689.
|
[14] |
郭建华, 朱美衡, 杨申谷, 刘辰生.
辽河盆地曙一区馆陶组湿地冲积扇沉积
. 沉积学报,
2003, 21(3): 367-372.
|
[15] |
董冬.
断陷湖盆陡坡带碎屑流沉积单元的沉积序列和储集特征——以东营凹陷永安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1999, 17(4): 566-571.
|
[16] |
吴智勇, 郭建华, 吴东胜, 何宏.
东濮断陷湖盆下第三系沙二段的冲积扇沉积
. 沉积学报,
1999, 17(3): 449-453.
|
[17] |
王多云, 陈应泰, 徐洪生.
受周期性湖平面升降控制的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西段干柴沟组
. 沉积学报,
1991, 9(4): 43-48.
|
[18] |
柯保嘉, 陈昌明, 陈志明, 汪寿松, 姜好仁, 惠斌耀.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砾质冲积扇沉积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1, 9(3): 11-21.
|
[19] |
杨文才.
下辽河平原周边冲积扇沉积模式的探讨
. 沉积学报,
1989, 7(3): 63-72.
|
[20] |
任明达.
冲积扇比较沉积学——地下水和油气的富集规律
. 沉积学报,
1983, 1(4): 78-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