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三间房组油藏沉积微相及其对注水开发效果影响研究

孙卫 王洪建 吴诗平 陈杨艾 朱永贤 元连喜

孙卫, 王洪建, 吴诗平, 陈杨艾, 朱永贤, 元连喜. 三间房组油藏沉积微相及其对注水开发效果影响研究[J]. 沉积学报, 1999, 17(3): 443-448.
引用本文: 孙卫, 王洪建, 吴诗平, 陈杨艾, 朱永贤, 元连喜. 三间房组油藏沉积微相及其对注水开发效果影响研究[J]. 沉积学报, 1999, 17(3): 443-448.
SUN Wei, WANG Hong jian, WU Shi ping, CHEN Yang ai, ZHU Yong xian, YUAN Lian xi. Study on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in Sanjianfang Reservoir and Its Effect on the Water-flooding Development[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9, 17(3): 443-448.
Citation: SUN Wei, WANG Hong jian, WU Shi ping, CHEN Yang ai, ZHU Yong xian, YUAN Lian xi. Study on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in Sanjianfang Reservoir and Its Effect on the Water-flooding Development[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9, 17(3): 443-448.

三间房组油藏沉积微相及其对注水开发效果影响研究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孙卫男 1952年出生 副教授 油藏与油田开发地质

  • 中图分类号: TE321

Study on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in Sanjianfang Reservoir and Its Effect on the Water-flooding Development

  • 摘要: 三间房组油藏储层辫状河三角州平原和前缘亚相比较发育。其主要微相由辫状河分流河道、心滩、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区等组成。受沉积微相控制,储层砂体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导致和影响了注水开发中的油水运动和产量变化。由于河道砂体物性好、连通性好、吸水强度大,且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故注入水沿河道砂体发育方向推进速度快,油井含水上升也快,从而造成沿主河道砂体方向上的高产井初期不含水,后期高含水的现状。剖面上受沉积旋回控制,动用程度较高的层段主要集中在每一砂层组中下部的第3、4小层。
  • [1] 1 裘亦楠,许仕策,肖敬修.沉积方式与碎屑岩层内非均质性[J].石油学报,1985,6(1);41~49

    2 王启民,郑兴港.非均质多层砂岩油田高含水后期剩余油分布[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6,(2):11~22

    3 侯纯毅,张锐.巨层油层不同注水方式模拟研究[J].石油学报,1996,17(2):47~51
  • [1] 陶金雨, 张昌民, 郭旭光, 朱锐, 潘进, 唐勇.  磨圆度定量表征在扇三角洲沉积微相判别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2020, 38(5): 956-96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11
    [2] 周明, 罗平, 董琳, 周川闽, 杨宗玉, 刘策.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奥陶系鹰山组台内滩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2016, 34(5): 951-96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14
    [3] 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油田高自然伽马砂砾岩特征及其沉积微相研究——以乌36井区百口泉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4, 32(4): 734-743.
    [4]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沉积微相特征 . 沉积学报, 2013, 31(6): 1114-1121.
    [5] 李双文 刘洛夫 张有平 姚卫江 靳 军 赵建章 孙 东.  准噶尔盆地莫北凸起侏罗系三工河组沉积演化及微相构成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19-828.
    [6] 吴胜和, 武军昌, 李恕军, 吴志宇.  安塞油田坪桥水平井区沉积微相三维建模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2): 266-271.
    [7] 郑希民, 宋广寿, 王多云, 李凤杰, 王志坤, 李树同, 王峰, 刘自亮.  陕甘宁盆地陇东地区长8油组厚层非均质砂体的沉积学解剖 . 沉积学报, 2003, 21(2): 272-277.
    [8] 宋春晖, 王新民, 师永民, 晁吉俊, 武安斌.  青海湖现代滨岸沉积微相及其特征 . 沉积学报, 1999, 17(1): 51-57.
    [9] 何海清.  浙江省栖霞组沉积微相、旋回、沉积环境及其演化规律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75-83.
    [10] 宋春晖, 武安斌.  西成矿田中泥盆统碳酸盐岩沉积微相、微相组及其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1993, 11(2): 34-4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31
  • HTML全文浏览量:  13
  • PDF下载量:  47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8-12-22
  • 修回日期:  1999-03-09
  • 刊出日期:  1999-09-10

目录

    三间房组油藏沉积微相及其对注水开发效果影响研究

      作者简介:

      孙卫男 1952年出生 副教授 油藏与油田开发地质

    • 中图分类号: TE321

    摘要: 三间房组油藏储层辫状河三角州平原和前缘亚相比较发育。其主要微相由辫状河分流河道、心滩、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区等组成。受沉积微相控制,储层砂体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导致和影响了注水开发中的油水运动和产量变化。由于河道砂体物性好、连通性好、吸水强度大,且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故注入水沿河道砂体发育方向推进速度快,油井含水上升也快,从而造成沿主河道砂体方向上的高产井初期不含水,后期高含水的现状。剖面上受沉积旋回控制,动用程度较高的层段主要集中在每一砂层组中下部的第3、4小层。

    English Abstract

    孙卫, 王洪建, 吴诗平, 陈杨艾, 朱永贤, 元连喜. 三间房组油藏沉积微相及其对注水开发效果影响研究[J]. 沉积学报, 1999, 17(3): 443-448.
    引用本文: 孙卫, 王洪建, 吴诗平, 陈杨艾, 朱永贤, 元连喜. 三间房组油藏沉积微相及其对注水开发效果影响研究[J]. 沉积学报, 1999, 17(3): 443-448.
    SUN Wei, WANG Hong jian, WU Shi ping, CHEN Yang ai, ZHU Yong xian, YUAN Lian xi. Study on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in Sanjianfang Reservoir and Its Effect on the Water-flooding Development[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9, 17(3): 443-448.
    Citation: SUN Wei, WANG Hong jian, WU Shi ping, CHEN Yang ai, ZHU Yong xian, YUAN Lian xi. Study on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in Sanjianfang Reservoir and Its Effect on the Water-flooding Development[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9, 17(3): 443-448.
    参考文献 (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