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乌尔逊凹陷北部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发育特征

杨玉峰 陈树民

杨玉峰, 陈树民. 乌尔逊凹陷北部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发育特征[J]. 沉积学报, 1999, 17(3): 422-429.
引用本文: 杨玉峰, 陈树民. 乌尔逊凹陷北部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发育特征[J]. 沉积学报, 1999, 17(3): 422-429.
YANG Yu feng, CHEN Shu min.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Lower Cretaceous in the Northern Wuerxun Sag[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9, 17(3): 422-429.
Citation: YANG Yu feng, CHEN Shu min.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Lower Cretaceous in the Northern Wuerxun Sag[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9, 17(3): 422-429.

乌尔逊凹陷北部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发育特征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杨玉峰 男 1965年出生 博士生 沉积学

  • 中图分类号: P539.2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Lower Cretaceous in the Northern Wuerxun Sag

  • 摘要: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的形成和发育主要受控于幕式构造活动,边界断裂的活动强度和基底的沉降速度是形成不同类型层序的主要原因。通过层序地层学分析,乌尔逊凹陷北部下白垩统地层可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这些层序由于形成时所经历的构造背景不同,因此形成的层序特征也不同,层序内部体系域的构成和规模也不同。在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乌北地区层序地层充填模式。并指出油气在这些层序和体系域类型中的赋集规律,认为快速断坳层序和同生断坳层序能形成最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 [1] 1 解习农,任建业,焦养泉等.断陷盆地构造作用与层序样式 [J].地质论评,1996,42(3):239~244

    2 李思田,林畅松.大型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 [J].地学前缘,1995,2(3-4):133~136

    3 张振生.冀中坳陷陆相地层层序地层学的应用 [J].石油学报,1997,18(2):26~33

    4 张强,邵震杰.走滑环境中陆相盆地充填层序特征—以云南先锋盆地为例 [J].沉积学报,1997,10(4):11~22

    5 纪友亮,张世奇.陆相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 [J].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22~43

    6 徐怀大,魏魁生,洪卫东译.层序地层学原理 [J].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49~55

    7 李思田,杨士恭,林畅松.论沉积盆地等时地层格架和基本建造单元 [J].沉积学报,1992,10(4):11~22

    8 张万选,曾洪流,张厚福.中国东部陆相单断式盆地地震相模式 [J].石油实验地质,1989,15(4):30~37

    9 张振生译.层序地层学在勘探应用上的总结 [J].国外油气勘探,1991,3(5):1~12
  • [1] 纪友亮.  断陷盆地油气汇聚体系与层序地层格架之间的关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4): 617-623.
    [2] 赖生华.  断陷盆地沉积体系研究新思路:从古地貌、岩性变化、水体深度到沉积体系 . 沉积学报, 2007, 25(5): 663-670.
    [3] 高玉巧.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无机CO2与油气充注的时间记录 . 沉积学报, 2007, 25(4): 574-582.
    [4] 张成, 李春柏, 楚美娟, 史淑玲.  乌尔逊凹陷下白垩统高频层序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5, 23(4): 657-663.
    [5] 孙龙德.  东营凹陷北部斜坡带沙三—四段砂砾岩体与油气聚集 . 沉积学报, 2003, 21(2): 278-282.
    [6] 许淑梅, 翟世奎, 李三忠, 周立宏.  歧口凹陷滩海区下第三系层序地层分析及沉积体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3): 363-367.
    [7] 焦养泉, 周海民, 庄新国, 刘少峰, 杨生科, 马美媛.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与油气聚集关系 . 沉积学报, 1998, 16(1): 70-75.
    [8] 吕修祥.  塔里木盆地侏罗系油气聚集与分布 . 沉积学报, 1998, 16(1): 64-69.
    [9] 江文荣, 周雯雯.  珠三坳陷成岩作用与油气聚集 . 沉积学报, 1998, 16(4): 91-97.
    [10] 冯乔, 张小莉, 袁明生, 王武和, 张世焕.  吐哈盆地温吉桑-丘东地区油气成藏体系与聚集 . 沉积学报, 1997, 15(4): 121-12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48
  • HTML全文浏览量:  12
  • PDF下载量:  42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8-03-04
  • 修回日期:  1998-07-06
  • 刊出日期:  1999-09-10

目录

    乌尔逊凹陷北部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发育特征

      作者简介:

      杨玉峰 男 1965年出生 博士生 沉积学

    • 中图分类号: P539.2

    摘要: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的形成和发育主要受控于幕式构造活动,边界断裂的活动强度和基底的沉降速度是形成不同类型层序的主要原因。通过层序地层学分析,乌尔逊凹陷北部下白垩统地层可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这些层序由于形成时所经历的构造背景不同,因此形成的层序特征也不同,层序内部体系域的构成和规模也不同。在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乌北地区层序地层充填模式。并指出油气在这些层序和体系域类型中的赋集规律,认为快速断坳层序和同生断坳层序能形成最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English Abstract

    杨玉峰, 陈树民. 乌尔逊凹陷北部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发育特征[J]. 沉积学报, 1999, 17(3): 422-429.
    引用本文: 杨玉峰, 陈树民. 乌尔逊凹陷北部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发育特征[J]. 沉积学报, 1999, 17(3): 422-429.
    YANG Yu feng, CHEN Shu min.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Lower Cretaceous in the Northern Wuerxun Sag[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9, 17(3): 422-429.
    Citation: YANG Yu feng, CHEN Shu min.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Lower Cretaceous in the Northern Wuerxun Sag[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9, 17(3): 422-429.
    参考文献 (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