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塔里木盆地震旦系—中泥盆统层序地层分析

王毅

王毅. 塔里木盆地震旦系—中泥盆统层序地层分析[J]. 沉积学报, 1999, 17(3): 414-421.
引用本文: 王毅. 塔里木盆地震旦系—中泥盆统层序地层分析[J]. 沉积学报, 1999, 17(3): 414-421.
WANG Yi.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the Sinian—Middle Devonian System in the Tarim Basi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9, 17(3): 414-421.
Citation: WANG Yi.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the Sinian—Middle Devonian System in the Tarim Basi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9, 17(3): 414-421.

塔里木盆地震旦系—中泥盆统层序地层分析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王毅 男 1961年8月生 博士 副教授 油气地质

  • 中图分类号: P539.2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the Sinian—Middle Devonian System in the Tarim Basin

  • 摘要: 塔里木盆地震旦系—中泥盆统层序地层可划分为2个巨层序、6个超层序、17个层序。震旦纪—中泥盆世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古新疆克拉通板块的裂解与拼合,塔里木盆地演化则经历了震旦纪—奥陶纪克拉通边缘裂陷盆地和志留纪—中泥盆世弧后前陆盆地两个阶段。巨层序Ⅰ代表克拉通边缘裂陷盆地演化阶段的产物:其中超层序 Ⅰ A 代表震旦纪裂谷盆地充填沉积;超层序Ⅰ B 和Ⅰ C 代表寒武纪—早奥陶世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的沉积;超层序Ⅰ D 代表中、晚奥陶世弧后拉张盆地充填沉积。巨层序Ⅱ代表弧后前陆盆地演化阶段的产物:其中塔东地区超层序Ⅱ A 代表志留纪挤压挠曲为主的弧后前陆盆地充填沉积;塔西南地区超层序Ⅱ B 代表中、晚泥盆世主要以构造负荷作用为主的周缘前陆盆地充填沉积。层序地层的研究表明,构造作用在大部分Ⅲ级层序形成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是在寒武纪—早奥陶世盆地处在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和克拉通盆地演化时期,全球海平面的升降变化才对其层序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 [1] 1 贾承造. 塔里木盆地板块构造演化和主要构造单元地质构造特征 [A]. 见:童晓光,梁狄刚主编.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论文集 [C]. 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2. 207~225

    2 王鸿祯,李光岑编译. 国际地层时代对比表 [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

    3 何登发,李德生. 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 [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15~18

    4 汤良杰. 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和构造样式 [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46~60

    5 黄汲清. 中国及邻区特提斯海的演化 [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87. 66~96

    6 何国琦. 中国新疆古生代地壳演化及成矿 [M].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94. 74~98

    7 Sloss L L. Forty years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J].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 1988,10:87~98
  • [1] 孙海涛, 钟大康, 王威, 王爱, 杨烁, 杜红权, 唐自成, 周志恒.  四川盆地马路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21, 39(5): 1057-106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21
    [2] 朱永进, 沈安江, 刘玲利, 陈永权, 俞广.  塔里木盆地晚震旦世—中寒武世构造沉积充填过程及油气勘探地位 . 沉积学报, 2020, 38(2): 398-41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45
    [3] 张荣虎, 张惠良, 周晨光, 沈扬, 寿建峰, 王波.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志留系储层构造挤压及火山热液改造效应 . 沉积学报, 2014, 32(5): 901-911.
    [4] 倪新锋.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11, 29(3): 465-474.
    [5] 袁红旗.  海拉尔盆地查干诺尔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2): 241-248.
    [6] 陈景山.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与储层分布 . 沉积学报, 2007, 25(6): 858-868.
    [7] 刘忠宝, 于炳松, 李廷艳, 樊太亮, 蒋宏忱.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层序发育对同生期岩溶作用的控制 . 沉积学报, 2004, 22(1): 103-109.
    [8] 薛莲花, 陈国俊, 王琪, 史基安, 肖立新, 杨军, 赵克斌.  塔里木盆地K2-E旋回层序与海平面变化 . 沉积学报, 1998, 16(3): 66-71.
    [9] 王毅, 纪友亮, 熊继辉, 田海芹.  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与石炭系层序地层分析 . 沉积学报, 1998, 16(2): 74-81.
    [10] 李文厚.  苏红图-银根盆地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8-2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90
  • HTML全文浏览量:  17
  • PDF下载量:  45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8-03-04
  • 修回日期:  1999-01-02
  • 刊出日期:  1999-09-10

目录

    塔里木盆地震旦系—中泥盆统层序地层分析

      作者简介:

      王毅 男 1961年8月生 博士 副教授 油气地质

    • 中图分类号: P539.2

    摘要: 塔里木盆地震旦系—中泥盆统层序地层可划分为2个巨层序、6个超层序、17个层序。震旦纪—中泥盆世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古新疆克拉通板块的裂解与拼合,塔里木盆地演化则经历了震旦纪—奥陶纪克拉通边缘裂陷盆地和志留纪—中泥盆世弧后前陆盆地两个阶段。巨层序Ⅰ代表克拉通边缘裂陷盆地演化阶段的产物:其中超层序 Ⅰ A 代表震旦纪裂谷盆地充填沉积;超层序Ⅰ B 和Ⅰ C 代表寒武纪—早奥陶世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的沉积;超层序Ⅰ D 代表中、晚奥陶世弧后拉张盆地充填沉积。巨层序Ⅱ代表弧后前陆盆地演化阶段的产物:其中塔东地区超层序Ⅱ A 代表志留纪挤压挠曲为主的弧后前陆盆地充填沉积;塔西南地区超层序Ⅱ B 代表中、晚泥盆世主要以构造负荷作用为主的周缘前陆盆地充填沉积。层序地层的研究表明,构造作用在大部分Ⅲ级层序形成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是在寒武纪—早奥陶世盆地处在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和克拉通盆地演化时期,全球海平面的升降变化才对其层序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English Abstract

    王毅. 塔里木盆地震旦系—中泥盆统层序地层分析[J]. 沉积学报, 1999, 17(3): 414-421.
    引用本文: 王毅. 塔里木盆地震旦系—中泥盆统层序地层分析[J]. 沉积学报, 1999, 17(3): 414-421.
    WANG Yi.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the Sinian—Middle Devonian System in the Tarim Basi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9, 17(3): 414-421.
    Citation: WANG Yi.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the Sinian—Middle Devonian System in the Tarim Basi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9, 17(3): 414-421.
    参考文献 (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