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林舒敏, 张敏, 李洪波.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三环萜烷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24, (): -.
|
[2] |
张蕊, 刘磊, 虎建玲, 陈洪德, 黄道军, 王志伟, 朱淑玥, 张靖芪, 李丹, 赵菲.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晚石炭世本溪组源-汇充填过程与古地理格局
. 沉积学报,
2023,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99
|
[3] |
李军, 黄成敏, 文星跃, 张茂超.
四川盆地中生代古气候变化:来自深时古土壤证据
. 沉积学报,
2021, 39(5): 1157-117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58
|
[4] |
贾浪波, 钟大康, 孙海涛, 严锐涛, 张春林, 莫午零, 邱存, 董媛, 李兵, 廖广新.
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沉积物物源探讨及其构造意义
. 沉积学报,
2019, 37(5): 1087-110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14
|
[5] |
刘福田, 李荣西, 刘新社, 杨鸣一, 赵帮胜, 吴小力, 覃小丽.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西部气田“源控”主导的天然气成藏研究
. 沉积学报,
2019, 37(6): 1129-113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52
|
[6] |
梁飞, 黄文辉, 牛君.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二叠系山西组山1段-下石盒子组盒8段物源分析
. 沉积学报,
2018, 36(1): 142-153.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16
|
[7] |
王成, 王万春, 王建丰, 樊海龙.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烃源岩支链烷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7, 35(4): 853-86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9
|
[8] |
赵阳, 姚泾利, 段毅, 吴应忠, 曹喜喜, 徐丽, 陈珊珊.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油源分析
. 沉积学报,
2015, 33(5): 1023-103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5.018
|
[9] |
马立元, 尹航, 陈纯芳, 尹伟.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 沉积学报,
2015, 33(2): 416-42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2.021
|
[10] |
.
鄂尔多斯盆地乌审旗地区上古生界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4, 32(4): 643-653.
|
[11] |
.
深水块状砂岩碎屑流成因的直接证据:“泥包砾”结构——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研究为例
. 沉积学报,
2014, 32(4): 611-622.
|
[12] |
杨明慧.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晚古生代陆表海含煤岩系层序地层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6): 1005-1013.
|
[13] |
赵俊兴.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6时期物源状况分析
. 沉积学报,
2008, 26(4): 610-616.
|
[14] |
郭彦如 刘化清 李相博 完颜容 郑希民.
大型坳陷湖盆层序地层格架的研究方法体系 ———以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08, 26(3): 384-391.
|
[15] |
李祥辉, 王成善, 吴瑞忠.
西藏中部拉萨地块古生代、中生代的超层序研究
. 沉积学报,
2002, 20(2): 179-187.
|
[16] |
蔚远江, 孙景民, 朱庆忠, 杨兵, 申军山, 刘宪斌, 韩春明.
羌塘盆地查郎拉地区中生代岩相古地理初探
. 沉积学报,
2002, 20(2): 229-237.
|
[17] |
谭富文, 尹福光, 许效松, 万方.
楚雄前陆盆地系统的构造单元及沉积标识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73-579,610.
|
[18] |
李维锋, 王成善, 高振中, 彭德堂.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生代沉积演化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34-538.
|
[19] |
蒋助生, 胡国艺, 李志生, 罗霞, 张英, 李剑, 谢增业.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气源对比新探索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820-824.
|
[20] |
任战利, 赵重远.
鄂尔多斯盆地与沁水盆地中生代晚期地温场对比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34-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