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欣宇, 李永祥.
晚塞诺曼期东特提斯洋古海洋环境探析
. 沉积学报,
2021, 39(5): 1171-118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45
|
[2] |
金民东, 谭秀成, 曾伟, 李凌, 李宗银, 罗冰, 张静蕾, 洪海涛.
四川盆地磨溪—高石梯地区加里东—海西期龙王庙组构造古地貌恢复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6, 34(4): 634-64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03
|
[3] |
田涛, 任战利, 吴晓青, 马国福, 张睿胜, 杨智明, 郭科.
雅布赖盆地萨尔台凹陷古地温场与油气成藏期次
. 沉积学报,
2015, 33(4): 836-84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4.022
|
[4] |
.
东濮凹陷白庙地区深层天然气成藏期次研究
. 沉积学报,
2012, 30(4): 779-786.
|
[5] |
崔军平.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11, 29(2): 388-394.
|
[6] |
李亚军.
苏北盆地金湖凹陷热史与成藏期判识
. 沉积学报,
2011, 29(2): 395-401.
|
[7] |
吕成福.
酒东坳陷营尔凹陷下白垩统储层孔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沉积学报,
2010, 28(3): 556-562.
|
[8] |
.
合肥盆地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历史分析
. 沉积学报,
2008, 26(1): 168-177.
|
[9] |
姜建群, 李军, 史建南, 李明葵.
大民屯凹陷古今地温场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3): 541-546.
|
[10] |
姚合法, 林承焰, 侯建国, 董春梅, 刘玉瑞, 任丽华.
苏北盆地粘土矿物转化模式与古地温
. 沉积学报,
2004, 22(1): 29-35.
|
[11] |
齐永安, 胡斌.
塔里木盆地下志留统塔塔埃尔塔格组痕迹化石与海进期沉积及海进体系域
. 沉积学报,
1998, 16(1): 22-26.
|
[12] |
邹华耀, 吴智勇.
镜质体反射率在重建盆地古地温中的应用──中国东部、西部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古地温特征
. 沉积学报,
1998, 16(1): 112-119.
|
[13] |
冯乔.
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地层埋藏史与有机质成熟演化
. 沉积学报,
1997, 15(1): 172-176.
|
[14] |
邱楠生, 金之钧, 王飞宇.
多期构造演化盆地的复杂地温场对油气生成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42-144.
|
[15] |
任战利, 赵重远.
鄂尔多斯盆地与沁水盆地中生代晚期地温场对比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34-137.
|
[16] |
冯乔, 张小莉, 袁明生, 王武和, 张世焕.
吐哈盆地温吉桑-丘东地区油气成藏体系与聚集
. 沉积学报,
1997, 15(4): 121-126.
|
[17] |
任战利, 赵重远, 张军, 于忠平.
鄂尔多斯盆地古地温研究
. 沉积学报,
1994, 12(1): 56-65.
|
[18] |
王成, 邢顺洤.
砂岩中自生石英包裹体均—温度和盐度测定及地质应用
. 沉积学报,
1991, 9(3): 106-115.
|
[19] |
孟自芳, 黄华芳, 陈延章, Robert S.Coe.
酒西盆地晚二叠世古地磁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 沉积学报,
1990, 8(3): 58-65.
|
[20] |
周中毅, 刘德汉, 盛国英.
新疆某地区古地温地质模式与生油期推断
. 沉积学报,
1983, 1(2): 143-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