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新疆吐—哈盆地前侏罗系烛藻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柳益群 袁明生 周立发 张世焕

柳益群, 袁明生, 周立发, 张世焕. 新疆吐—哈盆地前侏罗系烛藻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 沉积学报, 2000, 18(4): 595-599.
引用本文: 柳益群, 袁明生, 周立发, 张世焕. 新疆吐—哈盆地前侏罗系烛藻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 沉积学报, 2000, 18(4): 595-599.
Discovery of Pre-Jurassic Cannel-Boghead with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Turpan-Hami Basin,Xinjiang[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0, 18(4): 595-599.
Citation: Discovery of Pre-Jurassic Cannel-Boghead with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Turpan-Hami Basin,Xinjiang[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0, 18(4): 595-599.

新疆吐—哈盆地前侏罗系烛藻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柳益群女 1951年生教授工学博士油气储层地质学

  • 中图分类号: TEl22.1+13

Discovery of Pre-Jurassic Cannel-Boghead with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Turpan-Hami Basin,Xinjiang

  • 摘要: 众多地质工作者十几年的系统深入工作使吐—哈油田侏罗系的煤成烃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然而,侏罗系煤系泥岩和煤岩成烃的潜能不足以解释目前吐—哈油田的油气藏形成规模。在吐—哈盆地西部科牙依凹陷三叠系中首次发现的厚层烛藻煤,具有类型好、品质高、生烃潜能大的特点,是该盆地最好的烃源岩类型。该类煤的发现不但对评价该地区前侏罗系生油前景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侏罗系煤成油类型多样化也具有启示。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烛藻煤既可能是台南凹陷前侏罗系油藏生烃物质之一,又可能对侏罗系油气藏有所贡献。在中三叠世时的科牙依凹陷和台北凹陷、早侏罗世时台北凹陷中部的丘东洼陷、早二叠世晚期的台北凹陷北部等地区均为炎热半干旱、半咸水、强还原的深湖环境,均可能发育丰富的烛藻煤等腐泥煤类,它们与湖相泥岩共同对吐—哈油田的油气藏形成提供了生烃物质。吐—哈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的生烃条件十分相似。除此之外,幔源物质可能对吐—哈盆地的油气藏形成具有重要贡献。
  • [1] 傅家谟,刘德汉,盛国英等.煤成烃地球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2] 戴金星,戚厚发,宋岩.鉴别煤成气和油型气若干指标的初步探讨[J].石油学报,1985,6(2):31~38
    [3] 黄第藩,秦匡宗,王铁寇等.煤成油的形成和成烃机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
    [4] 徐永昌,沈平.中原、华北油气区“煤型气”地化特征初探[J].沉积学报,1985,3(2):37~45
    [5] 刘德汉,孙永革,申家贵等.吐-哈盆地及二连盆地侏罗系煤微类脂组分的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研究及油气意义[J].地球化学,1996,25(4):309~316
    [6] 罗斌杰,王有孝,沈平等.澳大利亚陆相原油与中国陆相原油的对比及形成环境讨论[J].沉积学报,5(1):10~25
    [7] 程克明,张朝富.吐鲁番-哈密盆地煤成油研究[J].中国科学(B辑),1994,24(11):1 216~1 222
    [8] 王昌桂,程克明,徐永昌等.吐-哈盆地侏罗系煤成烃地球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9] 赵长毅,程克明,王飞宇.吐-哈盆地煤成烃主要贡献组分剖析[J].沉积学报,1997,15(2):95~99
    [10] 程政武,吴绍祖,方晓思.准噶尔南缘和吐鲁番盆地二叠-三叠系[J].新疆地质,1997,15(2):155~173
    [11] 陈佩元,孙达三,丁丕训.中国煤岩图鉴[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6
    [12] 金奎励,姚素平,魏辉等.准噶尔与吐-哈盆地侏罗系煤成油研究[A].第四届全国煤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03~107
    [13] 柳益群,吴涛,崔旱云等.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的古地温梯度及地质热历史[J].中国科学(D辑),1997,27(5):431~436
    [14] 唐跃刚,方家虎,王延斌等.吐-哈盆地煤成烃特征、标志及主要成油组分[A].第四届全国煤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15~119
    [15] 姚素平,金奎励,魏辉.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煤系有机岩石学特征及成烃性研究[A].第四届全国煤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19~123
  • [1] 王圣柱, 吴倩倩, 程世伟, 薛雁, 陈平.  准噶尔盆地北缘哈山构造带油气输导系统与运聚规律 . 沉积学报, 2017, 35(2): 405-41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2.017
    [2] 储呈林, 陈强路, 张博, 史政, 姜海健, 杨鑫.  热液活动对东二沟剖面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形成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16, 34(4): 803-81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20
    [3] 杨程宇, 李美俊, 倪智勇, 杨福林, 陈昊卫.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玉尔吐斯组硅质岩成因及石油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6, 34(4): 653-66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05
    [4] 倪新锋.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11, 29(3): 465-474.
    [5] 张哨楠.  沙特鲁卜哈里盆地Unayzah组砂岩储层特征 . 沉积学报, 2010, 28(5): 945-952.
    [6] 寿建峰.  库车前陆地区吐格尔明背斜下侏罗统砂岩成岩作用及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7, 25(6): 869-875.
    [7] 何莹, 鲍志东, 沈安江, 申银民, 李明和.  塔里木盆地牙哈—英买力地区寒武系—下奥陶统白云岩形成机理 . 沉积学报, 2006, (6): 806-818.
    [8] 姚素平, 胡文, 薛春燕, 张景荣, 曹剑.  瓦窑堡煤系有机岩石学特征及煤成烃潜力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3): 518-524.
    [9] 程克明, 熊英, J M Moldowan, J Greene Todd.  吐哈盆地煤成烃研究新进展 . 沉积学报, 2002, 20(3): 456-461.
    [10] 柳益群, 袁明生, 李华明, 魏建晶.  新疆吐—哈盆地三叠系和侏罗系含油砂体的形成条件 . 沉积学报, 2001, 19(3): 399-404.
    [11] 汤良杰, 金之钧.  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牙哈断裂带负反转过程与油气聚集 . 沉积学报, 2000, 18(2): 302-309.
    [12] 李荣西, 金奎励.  煤成烃生成及排驱加水热模拟实验 . 沉积学报, 1998, 16(1): 98-102.
    [13] 曾凡刚, 周世新, 王关玉, 李贤庆, 霍永忠, 蔡春芳.  广西第三系煤系地层油砂的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7, 15(3): 89-95.
    [14] 赵长毅, 程克明, 王飞宇.  吐哈盆地煤成烃主要贡献组分剖析 . 沉积学报, 1997, 15(2): 95-99.
    [15] 孙永革, 盛国英, 傅家谟.  我国主要含煤油气盆地煤系源岩PY-GC热解产物组成及意义 . 沉积学报, 1995, 13(2): 120-127.
    [16] 陶明信.  吐-哈盆地大地构造环境分析──兼论大陆板内盆地与造山带的成因关系 . 沉积学报, 1994, 12(4): 40-50.
    [17] 顾永达, 林明辉, 盛国英, 付家谟.  浑源煤和乐平煤抽出物的化学组成及其地球化学特征——Ⅰ.烷烃部分 . 沉积学报, 1991, 9(S1): 34-43.
    [18] 吴俊.  淮南煤田同变质程度不同煤层煤的成烃作用和储气性研究 . 沉积学报, 1990, 8(4): 115-123.
    [19] 谌建国, 李有亮.  广西上二叠统含煤建造和藻坪沼泽成煤模式 . 沉积学报, 1983, 1(1): 86-95.
    [20] 傅家谟, 刘德汉.  有机质演化与沉积矿床成因(Ⅱ)——煤成烃类与层控矿床 . 沉积学报, 1983, 1(4): 17-2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13
  • HTML全文浏览量:  2
  • PDF下载量:  41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9-06-23
  • 修回日期:  1999-06-23
  • 刊出日期:  2000-08-10

目录

    新疆吐—哈盆地前侏罗系烛藻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作者简介:

      柳益群女 1951年生教授工学博士油气储层地质学

    • 中图分类号: TEl22.1+13

    摘要: 众多地质工作者十几年的系统深入工作使吐—哈油田侏罗系的煤成烃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然而,侏罗系煤系泥岩和煤岩成烃的潜能不足以解释目前吐—哈油田的油气藏形成规模。在吐—哈盆地西部科牙依凹陷三叠系中首次发现的厚层烛藻煤,具有类型好、品质高、生烃潜能大的特点,是该盆地最好的烃源岩类型。该类煤的发现不但对评价该地区前侏罗系生油前景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侏罗系煤成油类型多样化也具有启示。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烛藻煤既可能是台南凹陷前侏罗系油藏生烃物质之一,又可能对侏罗系油气藏有所贡献。在中三叠世时的科牙依凹陷和台北凹陷、早侏罗世时台北凹陷中部的丘东洼陷、早二叠世晚期的台北凹陷北部等地区均为炎热半干旱、半咸水、强还原的深湖环境,均可能发育丰富的烛藻煤等腐泥煤类,它们与湖相泥岩共同对吐—哈油田的油气藏形成提供了生烃物质。吐—哈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的生烃条件十分相似。除此之外,幔源物质可能对吐—哈盆地的油气藏形成具有重要贡献。

    English Abstract

    柳益群, 袁明生, 周立发, 张世焕. 新疆吐—哈盆地前侏罗系烛藻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 沉积学报, 2000, 18(4): 595-599.
    引用本文: 柳益群, 袁明生, 周立发, 张世焕. 新疆吐—哈盆地前侏罗系烛藻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 沉积学报, 2000, 18(4): 595-599.
    Discovery of Pre-Jurassic Cannel-Boghead with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Turpan-Hami Basin,Xinjiang[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0, 18(4): 595-599.
    Citation: Discovery of Pre-Jurassic Cannel-Boghead with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Turpan-Hami Basin,Xinjiang[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0, 18(4): 595-599.
    参考文献 (1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