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声芳, 刘秀铭, 毛学刚, 邢行, 连悦辰.
美国Bryce峡谷Claron组粒度端元指示的风尘沉积及意义
. 沉积学报,
2023, 41(4): 1011-102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64
|
[2] |
郑宇超, 林小兵, 王贵华, 柳远松, 王壮生.
石英颗粒边界溶蚀类型特征及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23,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03
|
[3] |
吴冬, 邓虎成.
黏土沉积微结构特征及其沉积环境【中深层复杂油气储层研究】
. 沉积学报,
2023,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73
|
[4] |
王姣, 王笑辰, 张峰.
克里雅河沿线沙丘沉积物石英砂表面特征分析
. 沉积学报,
2022, 40(5): 1289-130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44
|
[5] |
刘力, 程婷, 吴超, 任少芳, 周立旻, 郑祥民.
长江三角洲东部岛屿风尘堆积赤铁矿和针铁矿含量及古气候意义
. 沉积学报,
2020, 38(3): 518-52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59
|
[6] |
徐洪阳, 郑祥民, 周立旻, 任少芳, 王小玉, 玄晓娜.
南京周家山下蜀黄土石英颗粒特征及其物源意义
. 沉积学报,
2016, 34(6): 1176-118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6.015
|
[7] |
宋春晖.
青藏高原北缘古近纪石英砂表面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9, 27(1): 94-103.
|
[8] |
张振克.
中国东部中新世风尘沉积的发现及其研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7, 25(1): 116-123.
|
[9] |
庞奖励.
黄土高原南缘风尘堆积与现代土壤发育的关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3): 417-423.
|
[10] |
庄检平.
末次冰期间冰阶晚期长江中游风尘堆积及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7, 25(3): 424-428.
|
[11] |
王先彦.
青藏高原东北部湟水流域新近纪风尘堆积源区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3): 365-369.
|
[12] |
马锋, 刘立, 王安平, 曹林.
图门江下游沙丘粒度分布与石英表面结构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2): 261-266.
|
[13] |
江新胜, 徐金沙, 潘忠习.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沙漠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
. 沉积学报,
2003, 21(3): 416-420.
|
[14] |
易朝路, 吴显新, 刘会平, 王柏轩, 许厚泽.
长江中游湖泊沉积微结构特征与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02, 20(2): 293-302.
|
[15] |
李珍, 张家武, 马海洲.
西宁黄土石英颗粒表面结构与黄土物质来源探讨
. 沉积学报,
1999, 17(2): 221-225.
|
[16] |
唐永仪.
凤县第四纪泥石流堆积物的显微结构构造
. 沉积学报,
1988, 6(3): 105-111.
|
[17] |
杨冠群.
贵州修文铝土矿床显微结构及其堆积特征和次生富集现象
. 沉积学报,
1987, 5(1): 69-76.
|
[18] |
陈建林, 马克俭, 张敏.
南极普里兹湾石英砂表面微结构特征及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1986, 4(1): 104-109.
|
[19] |
陈丽蓉, 董太禄, 黄求获, 申顺喜, 徐文强.
闽南-台湾浅滩陆架沉积砂中石英颗粒表面的微结构
. 沉积学报,
1985, 3(3): 45-49.
|
[20] |
谬昕.
论老地层石英颗粒表面特征分析古沉积环境的可能性
. 沉积学报,
1984, 2(2): 99-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