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根据泥石流沉积物计算泥石流容重的方法研究

余斌

余斌. 根据泥石流沉积物计算泥石流容重的方法研究[J]. 沉积学报, 2008, 26(5): 789-796.
引用本文: 余斌. 根据泥石流沉积物计算泥石流容重的方法研究[J]. 沉积学报, 2008, 26(5): 789-796.
YU Bin. Research on the Calculating Density by the Deposit of Debris Flows[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8, 26(5): 789-796.
Citation: YU Bin. Research on the Calculating Density by the Deposit of Debris Flows[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8, 26(5): 789-796.

根据泥石流沉积物计算泥石流容重的方法研究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余斌

Research on the Calculating Density by the Deposit of Debris Flows

  • 摘要: 泥石流的容重是泥石流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用简单易行的方法获得泥石流的容重因泥石流灾害的评估和泥石流的防治的需要显得日益重要。分析了泥石流的组成颗粒中3个分别代表粗颗粒,细颗粒和粘粒颗粒的颗粒粒径,即2 mm、0.05 mm和0.005 mm,及它们的百分含量与泥石流容重的关系。在对泥石流的组成颗粒的研究中发现泥石流中的粗颗粒,细颗粒和粘粒颗粒的百分含量与泥石流容重都有一定的关系,但因地区的差异这种关系不是唯一的。粘性泥石流中的粘粒含量与物源区的粘粒含量相当,稀性泥石流的粘粒含量远大于物源区的粘粒含量。用粗颗粒和细颗粒百分含量计算的泥石流的容重与泥石流观测样和沉积样对比有较好的一致性。根据泥石流沉积物计算的泥石流容重应服从根据沉积物的特征判断的泥石流类型和框定的泥石流容重范围。
  • [1] 姜柳青, 汪卫国, 梁积伟, 戴霜, 蒋敏, 陶文星, 马晓军.  太平洋CC区西部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 沉积学报, 2021, 39(5): 1185-119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70
    [2] 邱红, 邹立, 张民生, 朱超祁, 贾永刚.  南海北部油气缓释环境沉积物脂类化合物组成特征 . 沉积学报, 2019, 37(2): 416-42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37
    [3] 乌梁素海湖泊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 沉积学报, 2013, 31(04): 646-652.
    [4] 杨黎静.  台湾海峡西部表层沉积物磁化率特征 . 沉积学报, 2009, 27(4): 697-703.
    [5] 樊庆云.  南海湖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布及其对水质影响的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4): 612-618.
    [6] 乌梁素海沉积物中全磷的分布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24(4): 579-584.
    [7] 长江水系沉积物碎屑矿物组成及其示踪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24(4): 570-578.
    [8] 余斌, 章书成, 王士革.  四川西昌邛海的浊流沉积初探 . 沉积学报, 2005, 23(4): 559-565.
    [9] 王先兰.  南极长城湾及其附近沉积物初步研究 . 沉积学报, 1991, 9(4): 49-58.
    [10] 祖国全.  滇东南沱冰期质疑 . 沉积学报, 1991, 9(3): 130-138.
    [11] 崔之久, 熊黑钢.  泥石流沉积相模式 . 沉积学报, 1990, 8(3): 128-14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340
  • HTML全文浏览量:  32
  • PDF下载量:  98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修回日期:  1900-01-01
  • 刊出日期:  2008-10-10

目录

    根据泥石流沉积物计算泥石流容重的方法研究

      通讯作者: 余斌

    摘要: 泥石流的容重是泥石流的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用简单易行的方法获得泥石流的容重因泥石流灾害的评估和泥石流的防治的需要显得日益重要。分析了泥石流的组成颗粒中3个分别代表粗颗粒,细颗粒和粘粒颗粒的颗粒粒径,即2 mm、0.05 mm和0.005 mm,及它们的百分含量与泥石流容重的关系。在对泥石流的组成颗粒的研究中发现泥石流中的粗颗粒,细颗粒和粘粒颗粒的百分含量与泥石流容重都有一定的关系,但因地区的差异这种关系不是唯一的。粘性泥石流中的粘粒含量与物源区的粘粒含量相当,稀性泥石流的粘粒含量远大于物源区的粘粒含量。用粗颗粒和细颗粒百分含量计算的泥石流的容重与泥石流观测样和沉积样对比有较好的一致性。根据泥石流沉积物计算的泥石流容重应服从根据沉积物的特征判断的泥石流类型和框定的泥石流容重范围。

    English Abstract

    余斌. 根据泥石流沉积物计算泥石流容重的方法研究[J]. 沉积学报, 2008, 26(5): 789-796.
    引用本文: 余斌. 根据泥石流沉积物计算泥石流容重的方法研究[J]. 沉积学报, 2008, 26(5): 789-796.
    YU Bin. Research on the Calculating Density by the Deposit of Debris Flows[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8, 26(5): 789-796.
    Citation: YU Bin. Research on the Calculating Density by the Deposit of Debris Flows[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08, 26(5): 789-79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