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娟, 陈雷, 胡月, 计玉冰, 卢畅, 董建华, 谭秀成, 杨莉, 杨琳, 陈鑫.
滇黔北昭通地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黑色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24, 42(3): 738-75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38
|
[2] |
杨永祯, 郭岭, 方泽鑫, 徐凯, 张寰萌, 师宇翔, 武芳芳, 陶威.
康滇古陆东缘筇竹寺组沉积物源的风化特征
. 沉积学报,
2024, 42(1): 324-34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73
|
[3] |
朱红涛, 徐长贵, 李森, 杜晓峰.
陆相盆地限制性沉积体系
. 沉积学报,
2023, 41(6): 1903-191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37
|
[4] |
张治波, 徐颖, 苗艳菊, 王文锋, 赵迪斐, 陈丹玲.
昌都盆地古近系贡觉组物源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22, 40(6): 1561-158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94
|
[5] |
潘世乐, 蒋赟, 康健, 陈波, 张顺存, 孙国强.
柴北缘冷湖七号下干柴沟组上段古气候及物源分析
. 沉积学报,
2021, 39(5): 1292-130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13
|
[6] |
范海经, 邓虎成, 伏美燕, 刘四兵, 余翰泽, 李依林.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沉积特征及其对构造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21, 39(4): 1004-101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41
|
[7] |
侯阳红, 康志宏, 赵晨君, 余旭东, 王恩博.
下扬子地区下寒武统幕府山组黑色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20, 38(4): 886-89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76
|
[8] |
李相博, 刘化清, 潘树新, 王菁.
中国湖相沉积物重力流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 沉积学报,
2019, 37(5): 904-92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93
|
[9] |
陈超, 潘志龙, 修迪, 魏文通, 张金龙, 张欢, 王硕, 常致凯, 王仁霞.
北山地区红柳园组沉积时代、沉积环境及源区构造背景分析
. 沉积学报,
2017, 35(3): 470-47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3.005
|
[10] |
.
贺兰山地区中奥陶统樱桃沟组物源及构造背景分析
. 沉积学报,
2014, 32(2): 205-217.
|
[11] |
李 娟 于炳松 郭 峰.
黔北地区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沉积环境条件与源区构造背景分析
. 沉积学报,
2013, 31(1): 20-31.
|
[12] |
李运振.
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沉积环境演变分析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066-1075.
|
[13] |
赵小明.
青海南部治多—杂多地区石炭纪—三叠纪砂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背景探讨
. 沉积学报,
2008, 26(1): 11-20.
|
[14] |
王伟涛.
黑龙江省绥滨坳陷下白垩统碎屑岩源区分析及其构造意义
. 沉积学报,
2007, 25(2): 201-206.
|
[15] |
周江羽, 王江海, 尹安, Spurlin M S, Horton B K.
青藏东北缘早第三纪盆地充填的沉积型式及构造背景——以囊谦和下拉秀盆地为例
. 沉积学报,
2002, 20(1): 85-91.
|
[16] |
郑荣才, 彭军, 吴朝容.
陆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的级次划分和研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1, 19(2): 249-255.
|
[17] |
方维萱, 芦继英.
陕西银硐子-大西沟菱铁银多金属矿床热水沉积岩相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31-438.
|
[18] |
张强, 邵震杰.
走滑环境中陆相盆地充填层序特征以云南先锋盆地为例
. 沉积学报,
1997, 15(4): 30-37.
|
[19] |
程日辉, 刘招君, 王东坡.
陆相盆地充填层序的类型——以辽西地区中生代盆地为例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66-170.
|
[20] |
陈功.
外生铀矿床成矿铀质来源与资源评价若干问题
. 沉积学报,
1987, 5(3): 59-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