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梅晓敏, 蔡春芳.
冰消期气候控制中国海相烃源岩有机碳富集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54
|
[2] |
谢巍, 李一凡, 刘旺威.
塔里木盆地东北缘下寒武统泥页岩古气候与物源背景研究
. 沉积学报,
2023, 41(4): 1240-125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59
|
[3] |
郑伟, 许欣, 齐永安, 邢智峰, 刘云龙, 李婉颖, 吴盼盼, 张湘赟.
古环境、古气候分析对P⁃T之交灭绝事件的启示
. 沉积学报,
2023, 41(2): 392-40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22
|
[4] |
许欢, 柳永清, 旷红伟, 彭楠, 丁家翔, 杜研, 苑婷媛.
古风成沉积理论体系与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23, 41(6): 1681-171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80
|
[5] |
黄乐清, 黄建中, 罗来, 王先辉, 刘耀荣, 梁恩云, 马慧英.
湖南衡阳盆地东缘白垩系风成沉积的发现及其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9, 37(4): 735-74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83
|
[6] |
薛传东, 向坤, 胡廷银, 廖程, 杨欣鹏, 杨天云露, 王磊.
楚雄盆地北部桂花铜矿区晚白垩世含矿岩系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19, 37(3): 491-50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53
|
[7] |
李华, 何幼斌, 黄伟, 刘朱睿鸷, 张锦.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平凉组深水沉积特征及其与古环境关系——以陕西富平赵老峪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2018, 36(3): 483-49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31
|
[8] |
王尹, 李祥辉, 周勇, 刘玲.
南雄盆地晚白垩世—古新世陆源沉积组份变化的古气候指示
. 沉积学报,
2015, 33(1): 116-12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1.012
|
[9] |
.
盆山系统沉积学—兼论华北和塔里木地区研究实例
. 沉积学报,
2013, 31(05): 757-772.
|
[10] |
曾德勇.
广元上寺剖面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风暴岩:巨型季风体制下的极端气候事件?
. 沉积学报,
2011, 29(3): 440-448.
|
[11] |
杨友运.
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水文地质特征与岩相古地理
. 沉积学报,
2006, 24(3): 387-393.
|
[12] |
袁 静.
山东惠民凹陷古近系风暴岩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06, 24(1): 43-49.
|
[13] |
王东安, 陈瑞君.
新疆克兹扬鲁克一带泥盆系沉积岩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5, 13(3): 13-22.
|
[14] |
吉利明.
甘肃民和盆地早白垩世孢粉植物群的古气候环境和地理分区位置
. 沉积学报,
1994, 12(2): 133-142.
|
[15] |
张廷山, 侯方浩, 高卫东, 兰光志.
川西北地区早志留世风暴岩及其环境与古生态意义
. 沉积学报,
1993, 11(2): 55-74.
|
[16] |
李育慈, 晋慧娟.
新疆博格达山晚古生代风暴岩及其古地理意义
. 沉积学报,
1993, 11(1): 23-31.
|
[17] |
杜远生, 赵锡文.
甘肃西成铅锌矿田泥盆纪吉维特—弗拉斯期沉积古地理及控矿意义
. 沉积学报,
1991, 9(3): 22-30.
|
[18] |
刘文均.
湘南泥盆系碳酸盐岩中锶的分布特点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1989, 7(2): 14-20.
|
[19] |
费富安.
对苏北含油盆地下第三系古环境和古气候的探讨
. 沉积学报,
1988, 6(1): 21-28.
|
[20] |
高计元.
中国南方泥盆系瘤状灰岩的成因
. 沉积学报,
1988, 6(2): 77-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