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友川, 李宏义, 兰蕾.
北部湾盆地流二段油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22, 40(3): 616-62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15
|
[2] |
邵淑骁, 曾溅辉, 张善文, 宋国奇, 孟伟, 王学军, 张永旺, 徐兴友.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砂岩储层高岭石类型、特征及其成因
. 沉积学报,
2015, 33(6): 1204-121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13
|
[3] |
.
云南会泽石炭系摆佐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14, 32(1): 118-125.
|
[4] |
苏奥, 陈红汉, 曹来圣, 李成海, 雷明珠, 赵玉涛.
西湖凹陷砂岩储层异常高孔带分布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14, 32(5): 949-956.
|
[5] |
倪新锋.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11, 29(3): 465-474.
|
[6] |
王志勇.
吐哈盆地二叠系稠油成因、成藏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5): 787-794.
|
[7] |
田云涛.
桂西南柳桥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层状硅质岩成因和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07, 25(5): 671-677.
|
[8] |
赵东升.
柴达木盆地天然气的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1): 135-140.
|
[9] |
.
济阳坳陷古近纪软沉积变形层中的环状层理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06, 24(05): 666-671.
|
[10] |
邱隆伟.
束鹿凹陷碳酸盐角砾岩的成因研究
. 沉积学报,
2006, 24(2): 202-209.
|
[11] |
邹才能, 王兆云, 徐冠军, 吴小洲, 孙效东, 王建伟.
松辽盆地西斜坡稠油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04, 22(4): 700-706.
|
[12] |
段毅, 彭德华, 张晓宝, 周世新, 王智平, 张辉.
柴达木盆地原油碳同位素组成的主控因素与成因类型
. 沉积学报,
2003, 21(2): 355-359.
|
[13] |
董兆雄, 朱晓惠, 侯方浩, 方少仙, 吴诒.
一种特殊瘤状灰岩的成因研究
. 沉积学报,
2002, 20(1): 20-24.
|
[14] |
鹿化煜, 安芷生.
黄土高原红粘土与黄土古土壤粒度特征对比——红粘土风成成因的新证据
. 沉积学报,
1999, 17(2): 226-232.
|
[15] |
夏燕青, 孟仟祥, 王红勇, 王春江, 杜丽.
芴系列化合物的成因
. 沉积学报,
1999, 17(4): 655-658.
|
[16] |
孙玉善, 杨帆.
再论东河砂岩孔隙成因──以塔中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699-705.
|
[17] |
谢晓安, 王仁德, 李光文, 卢华复.
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南切割谷的成因探讨与石油地质意义浅析
. 沉积学报,
1996, 14(2): 41-46.
|
[18] |
张文正, 昝川莉, 李先奇, 关德师, 戴金星, 徐永昌.
塔里木盆地凝析油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与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1995, 13(4): 109-115.
|
[19] |
李孝泽, 闫满存, 周利平, 王贵勇.
安宁系的时代、成因类型和环境
. 沉积学报,
1990, 8(4): 130-137.
|
[20] |
刘长龄.
中国石炭纪铝土矿的地质特征与成因
. 沉积学报,
1988, 6(3): 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