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文锋, 张小栓, 刘瑾铭, 艾力曼·道尔吉null, 杨远峰.
玛湖凹陷西斜坡区三叠系白碱滩组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2022, 40(1): 192-20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74
|
[2] |
王越, 张关龙, 王圣柱, 林会喜, 张奎华, 汪誉新, 曲彦胜, 张顺, 张亚男.
博格达山东北缘上二叠统沉积特征与沉积演化模式
. 沉积学报,
2019, 37(3): 579-58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59
|
[3] |
王越, 林会喜, 张奎华, 张关龙, 汪誉新, 白仲才.
博格达山周缘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与红雁池组沉积特征及演化
. 沉积学报,
2018, 36(3): 500-5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39
|
[4] |
张亚奇, 马世忠, 高阳, 李映艳, 张景, 王黎, 孙雨, 许方哲, 李杭.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沉积相分析
. 沉积学报,
2017, 35(2): 358-37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2.013
|
[5] |
胡双全, 杜贵超, 甄胜利.
泰国呵叻盆地二叠系Pha Nok Khao组碳酸盐岩沉积相特征
. 沉积学报,
2017, 35(4): 789-79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3
|
[6] |
孙雨, 向尧, 马世忠, 李伟瑞, 贺子恩, 齐殿军.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曙二区大凌河油层湖底扇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探讨
. 沉积学报,
2016, 34(4): 725-73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13
|
[7] |
.
基于地震沉积学方法的沉积相研究——以涠西南凹陷涠洲组三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4, 32(3): 568-575.
|
[8] |
.
鹤庆—松桂地区上三叠统中窝组含矿岩系沉积相特征及演化
. 沉积学报,
2014, 32(4): 623-633.
|
[9] |
.
碳酸盐岩沉积相及相模式
. 沉积学报,
2013, 31(6): 965-979.
|
[10] |
钟大康.
塔河油田南部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沉积相研究
. 沉积学报,
2009, 27(4): 614-621.
|
[11] |
李福来.
内蒙古东北部上二叠统林西组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09, 27(2): 265-272.
|
[12] |
岳信东.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腾格尔组沉积相
. 沉积学报,
2008, 26(4): 593-601.
|
[13] |
卓弘春.
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青山口—姚家组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界面特征
. 沉积学报,
2007, 25(1): 29-38.
|
[14] |
王 锋.
阿曼Daleel油田下白垩统Shuaiba组上段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 沉积学报,
2007, 25(2): 192-200.
|
[15] |
田云涛.
桂西南柳桥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层状硅质岩成因和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07, 25(5): 671-677.
|
[16] |
朱迎堂, 方小敏, 高军平, 伊海生, 王世锋, 张伟林.
青藏高原南部乌郁盆地渐新世—上新世地层沉积相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6): 775-782.
|
[17] |
朱迎堂 方小敏 高军平 伊海生 王世锋 张伟林.
青藏高原南部乌郁盆地渐新世—上新世地层沉积相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775-782.
|
[18] |
张 翔.
塔里木盆地下志留统塔塔埃尔塔格组沉积体系及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06, 24(3): 370-377.
|
[19] |
董冬.
断陷湖盆陡坡带碎屑流沉积单元的沉积序列和储集特征——以东营凹陷永安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1999, 17(4): 566-571.
|
[20] |
罗强, 陈景山, 郑永坚, 高卫东, 余兴云.
川东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一、二段沉积相计算机评判
. 沉积学报,
1994, 12(3): 82-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