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沈迪, 郭进京, 于美娜, 宫恩麟, 常西玲, 常璐璐.
西秦岭北缘上新统木梯寺砾岩成因
. 沉积学报,
2023, 41(2): 409-42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89
|
[2] |
黄文奥, 赵晓明, 谭程鹏, 葛家旺, 冯双奇, 李晨曦, 陆文明.
西秦岭直合隆地区三叠系深水水道沉积模式分析
. 沉积学报,
2020, 38(5): 1061-107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97
|
[3] |
龚大兴, 郭佳, 罗俊峰, 岳相元, 周雄, 周家云.
川西马尔康—金川地区晚三叠世松潘甘孜残留洋盆复理石建造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19, 37(6): 1210-122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31
|
[4] |
惠浪波, 郭进京, 韩文峰, 王丽丽, 毕娜, 向光娅.
西秦岭北缘武山地区上白垩统沙漠相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2017, 35(4): 649-66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01
|
[5] |
.
西藏山南地区上三叠统复理石郎杰学群岩性分布样式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14, 32(1): 36-43.
|
[6] |
施振生.
川中—川南地区上三叠统沉积相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2): 211-220.
|
[7] |
张廷山.
泸州古隆起对贵州赤水地区早、中三叠世沉积环境和相带展布的控制
. 沉积学报,
2008, 26(4): 583-592.
|
[8] |
罗根明.
西秦岭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相分析和沉积古环境再造
. 沉积学报,
2007, 25(3): 332-342.
|
[9] |
晋慧娟, 李育慈.
西秦岭北带泥盆纪Nereites遗迹相及其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1998, 16(1): 15-21.
|
[10] |
刘家军, 刘建明, 郑明华, 周渝峰, 顾雪祥, 张斌, 林丽, 周德安.
利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判断西秦岭寒武系含矿硅岩建造的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8, 16(4): 42-49.
|
[11] |
何海清.
西秦岭早三叠世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控制作用
. 沉积学报,
1996, 14(1): 86-92.
|
[12] |
张晓宝, 方国庆, 何海清.
西秦岭上三叠统浊积岩系中波痕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1994, 12(4): 124-131.
|
[13] |
方国庆, 张晓宝, 李育慈.
西秦岭海西—印支期裂陷活动及其与古特提斯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94, 12(3): 76-81.
|
[14] |
杨瑞东.
黔中、黔南下、中三叠统沉积相和层序地层
. 沉积学报,
1993, 11(4): 24-29.
|
[15] |
唐朝晖, 曾允孚.
西秦岭中志留统“硅、灰、泥岩”型层控铀矿的沉积特征及控矿条件
. 沉积学报,
1990, 8(2): 33-42.
|
[16] |
晋慧娟, 李育慈, 李菊英.
新疆北天山中石炭统的复理石相
. 沉积学报,
1989, 7(1): 49-59.
|
[17] |
杨式溥.
青海果洛、玉树地区二叠纪和三叠纪复理石相遗迹化石
. 沉积学报,
1988, 6(1): 1-12.
|
[18] |
夏邦栋, 吕洪波, 熊斌辉, 何永明, 胡宝生.
浙西开化上奥陶统复理石中的环形迹
. 沉积学报,
1987, 5(2): 71-80.
|
[19] |
王清晨.
秦岭复理石的古地理与板块运动
. 沉积学报,
1987, 5(3): 180-180.
|
[20] |
关尹文, 胡火炎, 李浩鸣, 潘传楚, 王伏泉, 龙淑珍.
湘南宁远一带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复理石建造的发现
. 沉积学报,
1983, 1(4): 117-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