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海, 徐耀辉, 李阳, 黄凌松, 吕奇奇, 刘忠保.
海陆过渡相三角洲沉积体系陆源有机质沉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模拟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24, 42(1): 251-26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47
|
[2] |
杨仁超, 李作福, 张学才, 慈兴华, 方旭庆, 李传华, 刘海宁.
异重流沉积研究进展与展望
. 沉积学报,
2023, 41(6): 1917-193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08
|
[3] |
刘晶晶, 毛毳, 刘兴瑀, 魏荷花, 权莲顺, 刘泽璇, 张文鑫, 赵冰, 张青.
钙华的形成环境与特征及在油气储集方向的探讨
. 沉积学报,
2021, 39(6): 1425-143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24
|
[4] |
谷渊涛, 李晓霞, 万泉, 杨曙光.
泥页岩有机质孔隙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21, 39(4): 794-81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34
|
[5] |
屈童, 高岗, 徐新德, 刘凤妍.
三角洲—浅海沉积体系陆源有机质分布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2020, 38(3): 648-66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57
|
[6] |
赵迪斐, 郭英海, WangGeoff, 李冠霖, 曾春林, 焦伟伟.
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对页岩储层发育特征的影响-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 沉积学报,
2020, 38(2): 379-39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43
|
[7] |
田庆春, 杨太保, 石培宏.
可可西里古湖泊沉积物有机碳δ13C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沉积学报,
2016, 34(2): 260-26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05
|
[8] |
.
岩浆岩砾石磨圆度地质意义的研究
. 沉积学报,
2014, 32(2): 189-197.
|
[9] |
.
沉积物岩芯X光片图像灰度数值及其影响因素
. 沉积学报,
2012, 30(2): 318-324.
|
[10] |
齐红艳.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pH、Eh分布及制约因素
. 沉积学报,
2008, 26(5): 820-827.
|
[11] |
刘会平.
无机盐类对天然矿物低温催化混合酯生烃反应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08, 26(5): 886-890.
|
[12] |
妥进才.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东胜铀矿区沉积有机质中脂肪酸甲酯的检出及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24(3): 432-439.
|
[13] |
康 晏.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脂肪酸生标的检出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24(3): 450-460.
|
[14] |
张在龙, 任永宏, 张铜耀, 李学礼.
压力对未熟烃源岩低温催化脂肪酸酯水解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05, 23(1): 183-186.
|
[15] |
刘招君.
湖泊水下扇沉积特征及影响因素——以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双阳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03, 21(1): 148-154.
|
[16] |
张发强, 王震亮, 吴亚生, 杨计海, 罗晓容.
消除影响压实趋势线地质因素的方法——以莺歌海盆地为例
. 沉积学报,
2002, 20(2): 326-332.
|
[17] |
胡受权, 郭文平, 杨凤根, 颜其彬, 刘树根, 童崇光.
试论控制断陷湖盆陆相层序发育的影响因素
. 沉积学报,
2001, 19(2): 256-262.
|
[18] |
倪晋仁, 王随继, 王光谦.
现代冲积河流的河型空间转化模式探讨
. 沉积学报,
2000, 18(1): 1-6.
|
[19] |
向明菊, 史继扬, 周友平, 屈定创.
不同类型沉积物中脂肪酸的分布、演化和生烃意义
. 沉积学报,
1997, 15(2): 84-88.
|
[20] |
张德玉.
马里亚纳海槽和西菲律宾海盆更新世以来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
. 沉积学报,
1993, 11(1): 111-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