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于景强, 韩宏伟, 张云银, 蔡来星, 刘海宁, 娄凤芹, 董大伟.
近岸水下扇扇体沉积新认识与油气勘探再实践
. 沉积学报,
2023, 41(5): 1340-135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38
|
[2] |
胡涛, 庞雄奇, 姜福杰, 王琦峰, 徐田武, 吴冠昀, 蔡哲, 于吉旺.
陆相断陷咸化湖盆有机质差异富集因素探讨
. 沉积学报,
2021, 39(1): 140-15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25
|
[3] |
李继岩.
多期构造裂缝发育充填特征及其主控因素——以济阳坳陷平南潜山为例
. 沉积学报,
2020, 38(2): 420-42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17
|
[4] |
杨永才, 李友川, 孙玉梅, 吴克强, 刘丽芳.
四环聚异戊二烯类化合物:中国东部断陷湖盆新分子化石
. 沉积学报,
2017, 35(4): 834-84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7
|
[5] |
.
济阳坳陷古近系深部储层成岩演化模式
. 沉积学报,
2012, 30(2): 231-239.
|
[6] |
王力.
济阳坳陷孤西断裂带深层天然气成因类型
. 沉积学报,
2009, 27(1): 172-179.
|
[7] |
杨伟利.
陆相断陷盆地可容空间转换特征
. 沉积学报,
2009, 27(2): 299-305.
|
[8] |
陈致林.
利用双金刚烷指标研究济阳坳陷凝析油的成熟度和类型
. 沉积学报,
2008, 26(4): 705-708.
|
[9] |
李 勇.
济阳坳陷古近系湖相生物礁油气藏研究
. 沉积学报,
2006, 24(1): 56-67.
|
[10] |
袁静, 陈鑫, 田洪水.
济阳坳陷古近纪软沉积变形层中的环状层理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06, (5): 666-671.
|
[11] |
.
山东济阳石炭—二叠系煤成气储层沉积研究
. 沉积学报,
2006, 24(4): 502-510.
|
[12] |
.
济阳坳陷古近纪软沉积变形层中的环状层理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06, 24(05): 666-671.
|
[13] |
操应长.
断陷湖盆中强制湖退沉积作用及其成因机制
. 沉积学报,
2005, 23(1): 84-90.
|
[14] |
杨剑萍, 王辉, 陈世悦, 袁静, 鄢继华, 赵卫卫.
济阳坳陷古近系震积岩特征
. 沉积学报,
2004, 22(2): 281-287.
|
[15] |
李阳, 邱桂强, 刘建民.
沉积学研究对济阳断陷湖盆油气勘探开发的推动作用
. 沉积学报,
2004, 22(3): 400-407.
|
[16] |
刘传联, 舒小辛, 刘志伟.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湖相生油岩的微观特征
. 沉积学报,
2001, 19(2): 293-298.
|
[17] |
吴智勇, 郭建华, 吴东胜, 何宏.
东濮断陷湖盆下第三系沙二段的冲积扇沉积
. 沉积学报,
1999, 17(3): 449-453.
|
[18] |
董冬.
断陷湖盆陡坡带碎屑流沉积单元的沉积序列和储集特征——以东营凹陷永安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1999, 17(4): 566-571.
|
[19] |
王新民, 宋春晖, 师永民, 晁吉俊, 武安斌.
青海湖现代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特征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57-162.
|
[20] |
陈淑珠, 陈国春.
桩西洼陷沙三下段沉积相与含油气关系
. 沉积学报,
1989, 7(1): 7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