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剑, 周路, 刘金, 马聪, 卞保力, 李啸, 张宝真.
湖相热液白云岩成因机理
. 沉积学报,
2024, 42(1): 130-14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37
|
[2] |
王广伟.
白云岩化作用与白云岩孔隙的形成
. 沉积学报,
2024, 42(2): 632-64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62
|
[3] |
黄军平, 张才利, 谭开俊, 黄正良, 史江龙, 张艳, 李相博, 郭玮, 王菁.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气形成条件与勘探潜力【鄂尔多斯盆地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气勘探专辑】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83
|
[4] |
王金艺, 金振奎.
微生物白云岩形成机理、识别标志及存在的问题
. 沉积学报,
2022, 40(2): 350-35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35
|
[5] |
王菁, 李相博, 刘化清, 张志杰, 完颜容, 王宏波, 黄军平.
陆相盆地滩坝砂体沉积特征及其形成与保存条件——以青海湖现代沉积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5): 1016-103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38
|
[6] |
张小军, 张世铭, 苟迎春, 曹堂路, 王朴, 崔俊, 吴梁宇, 伍坤宇.
柴西下干柴沟组湖相白云岩特征及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19, 37(4): 785-79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77
|
[7] |
魏铭聪, 许天福, 贝科奇, 金光荣, 刘肖, 曹玉清, 刘娜.
富含微生物体系内温压条件对自生碳酸盐岩和铁硫化物形成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18, 36(4): 664-67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53
|
[8] |
.
柴达木盆地致密油形成的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分析
. 沉积学报,
2013, 31(04): 672-682.
|
[9] |
.
“白云石(岩)问题”与湖相白云岩研究
. 沉积学报,
2013, 31(2): 302-314.
|
[10] |
岳长涛.
反应条件对有机硫化物形成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11, 29(2): 402-409.
|
[11] |
邵龙义.
塔里木盆地东部寒武系白云岩储层及相控特征
. 沉积学报,
2010, 28(5): 953-961.
|
[12] |
柳益群.
白云岩成因探讨:新疆三塘湖盆地发现二叠系湖相喷流型热水白云岩
. 沉积学报,
2010, 28(5): 861-867.
|
[13] |
李 红.
新疆三塘湖盆地二叠系湖相白云岩形成机理初探
. 沉积学报,
2007, 25(1): 75-81.
|
[14] |
何 莹 鲍志东 沈安江 申银民 李明和.
塔里木盆地牙哈—英买力地区寒武系—下奥陶统白云岩形成机理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06-818.
|
[15] |
何莹, 鲍志东, 沈安江, 申银民, 李明和.
塔里木盆地牙哈—英买力地区寒武系—下奥陶统白云岩形成机理
. 沉积学报,
2006, (6): 806-818.
|
[16] |
赵国连.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深层煤成气的形成条件和远景初探
. 沉积学报,
1999, 17(4): 615-619.
|
[17] |
金振奎, 冯增昭.
滇东—川西下二叠统白云岩的形成机理——玄武岩淋滤白云化
. 沉积学报,
1999, 17(3): 383-389.
|
[18] |
赵长毅, 赵文智, 程克明, 牛嘉玉, 张研, 李伟.
吐哈盆地煤成油形成的地质条件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6-23.
|
[19] |
杨俊杰, 张文正, 黄思静, 黄月明, 刘桂霞, 肖林萍.
埋藏成岩作用的温压条件下,白云岩溶解过程的实验模拟研究
. 沉积学报,
1995, 13(3): 83-88.
|
[20] |
曾允孚, 黄思静, H.Kulke, M.Sch nfeld.
四川甘溪泥盆系观雾山组白云岩特征与其形成条件的关系(英文)
. 沉积学报,
1988, 6(4): 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