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梅晓敏, 蔡春芳.
冰消期气候控制中国海相烃源岩有机碳富集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54
|
[2] |
林舒敏, 张敏, 李洪波.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三环萜烷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24, 42(4): 1433-144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39
|
[3] |
林舒敏, 张敏, 李洪波.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三环萜烷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24, (): -.
|
[4] |
吴飘, 侯读杰, 甘军, 丁文静, 梁刚, 李兴, 冯信荦, 王慧.
琼东南盆地深水东区渐新统烃源岩发育模式
. 沉积学报,
2019, 37(3): 633-64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58
|
[5] |
聂明龙, 徐树宝, 方杰, 陈骁帅.
阿姆河盆地侏罗系海相烃源岩地化特征及与中国海相烃源岩比较
. 沉积学报,
2017, 35(3): 637-64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3.020
|
[6] |
江凯禧, 姚长华, 郭清正, 胡云亭, 赵才顺, 李鸿儒, 朱泽栋, 何文祥, 肖飞, 彭超.
印度扇深水区古—始新统烃源岩特征及发育模式
. 沉积学报,
2016, 34(4): 785-79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18
|
[7] |
包建平, 斯春松, 蒋兴超, 张润和, 朱翠山, 黄羚, 马立桥, 王鹏万.
黔北坳陷过成熟烃源岩和固体沥青中正构烷烃系列的双峰态分布
. 沉积学报,
2016, 34(1): 181-19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1.017
|
[8] |
李红磊, 张敏, 姜连, 程熊.
利用芳烃参数研究煤系烃源岩中重排藿烷成因
. 沉积学报,
2016, 34(1): 191-19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1.018
|
[9] |
.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17α(H)-重排藿烷类的分布及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14, 32(4): 790-796.
|
[10] |
.
南海北部深水区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 沉积学报,
2012, 30(4): 672-678.
|
[11] |
.
海相烃源岩二次生烃潜力定量评价新方法
. 沉积学报,
2012, 30(3): 594-602.
|
[12] |
金之钧.
中国前中生代海相烃源岩发育的构造—沉积条件
. 沉积学报,
2010, 28(5): 875-883.
|
[13] |
秦黎明.
新疆西北部和什托洛盖盆地侏罗系低熟煤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条件分析
. 沉积学报,
2009, 27(4): 740-751.
|
[14] |
房嬛.
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源岩和油的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饱和烃馏分
. 沉积学报,
2008, 26(5): 891-895.
|
[15] |
米立军.
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早期预测
. 沉积学报,
2007, 25(1): 139-146.
|
[16] |
姚亚明, 刘池阳, 赵增录, 赵旭华, 付代国, 乔桂林, 严永新.
焉耆盆地侏罗系煤系源岩评价与成烃机理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3): 513-521.
|
[17] |
柳广弟, 高岗, 王晖.
碳酸盐烃源岩有机质分布与排烃特征
. 沉积学报,
1999, 17(3): 482-485.
|
[18] |
杨家静, 胡伯良.
吐哈盆地原油和烃源岩单烃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油源对比探讨
. 沉积学报,
1997, 15(2): 207-211.
|
[19] |
肖贤明, 刘德汉, 傅家谟.
我国聚煤盆地煤系烃源岩生烃评价与成烃模式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10-17.
|
[20] |
刘大锰, 金奎励, 艾天杰.
塔里木盆地海相烃源岩显微组分的分类及其岩石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124-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