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南海北部深水区烃源岩形成和分布研究

李友川

李友川. 南海北部深水区烃源岩形成和分布研究[J]. 沉积学报, 2011, 29(5): 970-979.
引用本文: 李友川. 南海北部深水区烃源岩形成和分布研究[J]. 沉积学报, 2011, 29(5): 970-979.
LI Youchuan.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Source Rocks for Deep Water Area in the Northern of South China Sea[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1, 29(5): 970-979.
Citation: LI Youchuan.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Source Rocks for Deep Water Area in the Northern of South China Sea[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1, 29(5): 970-979.

南海北部深水区烃源岩形成和分布研究

详细信息
    通讯作者:

    李友川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Source Rocks for Deep Water Area in the Northern of South China Sea

More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LI Youchuan
  • 摘要: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与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烃源岩存在明显差异,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以中生界裂陷期湖相和坳陷期海相烃源岩为主,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生低等生物。南海北部深水区裂陷期可能发育第三系湖相烃源岩,但油气源分析结果表明,第三系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为本区主力烃源岩。南海北部深水区煤系烃源岩和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生高等植物,河流—三角洲体系是控制陆生高等植物生长和有机质富集的重要因素,海相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存在由陆向海降低的趋势。南海北部深水区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主要分布于盆地或凹陷周缘,以煤系烃源岩为主,部分为海相烃源岩,但盆地或凹陷沉积中心主要为有机质丰度相对较低的海相烃源岩,烃源岩条件较盆地或凹陷周缘地区差。
  • [1] 林舒敏, 张敏, 李洪波.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三环萜烷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24, (): -.
    [2] 吴飘, 侯读杰, 甘军, 丁文静, 梁刚, 李兴, 冯信荦, 王慧.  琼东南盆地深水东区渐新统烃源岩发育模式 . 沉积学报, 2019, 37(3): 633-64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58
    [3] 聂明龙, 徐树宝, 方杰, 陈骁帅.  阿姆河盆地侏罗系海相烃源岩地化特征及与中国海相烃源岩比较 . 沉积学报, 2017, 35(3): 637-64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3.020
    [4]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17α(H)-重排藿烷类的分布及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14, 32(4): 790-796.
    [5] 海相烃源岩二次生烃潜力定量评价新方法 . 沉积学报, 2012, 30(3): 594-602.
    [6] 秦黎明.  新疆西北部和什托洛盖盆地侏罗系低熟煤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条件分析 . 沉积学报, 2009, 27(4): 740-751.
    [7] 米立军.  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早期预测 . 沉积学报, 2007, 25(1): 139-146.
    [8] 姚亚明, 刘池阳, 赵增录, 赵旭华, 付代国, 乔桂林, 严永新.  焉耆盆地侏罗系煤系源岩评价与成烃机理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3): 513-521.
    [9] 杨家静, 胡伯良.  吐哈盆地原油和烃源岩单烃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油源对比探讨 . 沉积学报, 1997, 15(2): 207-211.
    [10] 肖贤明, 刘德汉, 傅家谟.  我国聚煤盆地煤系烃源岩生烃评价与成烃模式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10-1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538
  • HTML全文浏览量:  20
  • PDF下载量:  165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修回日期:  1900-01-01
  • 刊出日期:  2011-10-10

目录

    南海北部深水区烃源岩形成和分布研究

      通讯作者: 李友川

    摘要: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与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烃源岩存在明显差异,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以中生界裂陷期湖相和坳陷期海相烃源岩为主,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生低等生物。南海北部深水区裂陷期可能发育第三系湖相烃源岩,但油气源分析结果表明,第三系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为本区主力烃源岩。南海北部深水区煤系烃源岩和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生高等植物,河流—三角洲体系是控制陆生高等植物生长和有机质富集的重要因素,海相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存在由陆向海降低的趋势。南海北部深水区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主要分布于盆地或凹陷周缘,以煤系烃源岩为主,部分为海相烃源岩,但盆地或凹陷沉积中心主要为有机质丰度相对较低的海相烃源岩,烃源岩条件较盆地或凹陷周缘地区差。

    English Abstract

    李友川. 南海北部深水区烃源岩形成和分布研究[J]. 沉积学报, 2011, 29(5): 970-979.
    引用本文: 李友川. 南海北部深水区烃源岩形成和分布研究[J]. 沉积学报, 2011, 29(5): 970-979.
    LI Youchuan.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Source Rocks for Deep Water Area in the Northern of South China Sea[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1, 29(5): 970-979.
    Citation: LI Youchuan.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Source Rocks for Deep Water Area in the Northern of South China Sea[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2011, 29(5): 970-97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