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萨拉乌苏组沉积时代的重新厘定

苏志珠 董光荣

苏志珠, 董光荣. 萨拉乌苏组沉积时代的重新厘定[J]. 沉积学报, 1997, 15(4): 159-164.
引用本文: 苏志珠, 董光荣. 萨拉乌苏组沉积时代的重新厘定[J]. 沉积学报, 1997, 15(4): 159-164.
Su Zhizhu, Dong Guangrong. Re-determination on the Sedimentary Age of Salawusu Formatio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7, 15(4): 159-164.
Citation: Su Zhizhu, Dong Guangrong. Re-determination on the Sedimentary Age of Salawusu Formatio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7, 15(4): 159-164.

萨拉乌苏组沉积时代的重新厘定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苏志珠 男 32岁 讲师 第四纪地质学

  • 中图分类号: P533

Re-determination on the Sedimentary Age of Salawusu Formation

  • 摘要: 重新认识我国北方地区晚更新世河湖相标准地层——萨拉乌苏组的形成时代,对于萨拉乌苏组与马兰黄土的关系,与冰期气候对比等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近年来根据野外层位对比和地层沉积相的划分,采用绝对年代控制,并结合黄土-古土壤序列研究的最新成果,初步建立了可以与黄土、深海沉积记录和冰期气候波动对比的萨拉乌苏组地层序列。认为河湖相沉积的萨拉乌苏组形成于约140000~70000a.B.P.的末次间冰期,大致与深海氧同位素第5阶段对应,与黄土高原古土壤S1发育同期。城川组风成细砂形成于约70000~10000a.B.P的末次冰期,与黄土高原的马兰黄土是同期异相地质体.
  • [1] (1) Teihard de chardin P and Licent E.On the discovery of apalaeoilthic in No rth China.Bull Geol, Soc, China, 1924, 3(1):45~50.

    (2) P德日进, E · 桑志华.陕西北部黄土地带与河套东西南之理想剖面.中国地质学会志, 1924, 3(1).

    (3) 李保生,董光荣,高尚玉等.鄂尔多斯萨拉乌苏河地区马兰黄土与萨拉乌苏组的关系及地质时代问题.地质学报, 1987, 61(3):218~230.

    (4) 袁宝印.萨拉乌苏组的沉积环境及地层划分问题.地质科学,1978, (3): 220~224.

    (5) 原思训,陈铁梅,高世君.用铀子系法测定河套人和萨拉乌苏文化的年代.人类学学报, 1983, (2): 90~94.

    (6) 祁国琴.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流域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5, 13(4): 239~249.

    (7) 周昆叔,黎兴国,邵亚军.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流域冰缘期划分及其意义,见: 史前地震与第四纪地质文集.西安: 陕西科技出版社, 1982, 149~153.

    (8) 黎兴国,刘光联,许国英等.河套人及萨拉乌苏文化的年代.见:第一次全国 14 C学术会议文集,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4, 141~143.

    (9) 郑洪汉.中国北方晚更新世河湖相地层与风积黄土.地球化学,1989, (4): 343~351.

    (10) 董光荣,李保生.试论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沿岸马兰黄土与萨拉乌苏组地层的关系及环境演化.见: 青海柴达木盆地晚新生代地质环境演化,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6, 104~121.

    (11) 苏志珠,董光荣.内蒙古萨拉乌苏河地区第四纪研究的新进展.干旱区地理, 1994, 17(4): 1~8.

    (12) 谢俊义,高尚玉,董光荣等.萨拉乌苏动物群.中国沙漠, 1995,15(4): 1~10.

    (13) 李吉均,朱俊杰,康建成等.末次冰期旋回兰州黄土剖面与南极东方站冰岩芯的对比.中国科学 (B辑), 1990, (16): 1086 ~1094.

    (14) 刘东生等.黄土与环境.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5, 81~99.

    (15) 李保生,董光荣,吴正等.我国北方上更新世城川组的建立.地质论评, 1993, 39(2): 91~100.
  • [1] 李忠.  “从最高到最深”—从第17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看沉积学研究前沿 . 沉积学报, 2006, (6): 928-933.
    [2] 李 忠.  “从最高到最深”—从第17届国际沉积学大会看沉积学研究前沿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928-93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05
  • HTML全文浏览量:  14
  • PDF下载量:  48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1996-09-24
  • 刊出日期:  1997-12-10

目录

    萨拉乌苏组沉积时代的重新厘定

      作者简介:

      苏志珠 男 32岁 讲师 第四纪地质学

    • 中图分类号: P533

    摘要: 重新认识我国北方地区晚更新世河湖相标准地层——萨拉乌苏组的形成时代,对于萨拉乌苏组与马兰黄土的关系,与冰期气候对比等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近年来根据野外层位对比和地层沉积相的划分,采用绝对年代控制,并结合黄土-古土壤序列研究的最新成果,初步建立了可以与黄土、深海沉积记录和冰期气候波动对比的萨拉乌苏组地层序列。认为河湖相沉积的萨拉乌苏组形成于约140000~70000a.B.P.的末次间冰期,大致与深海氧同位素第5阶段对应,与黄土高原古土壤S1发育同期。城川组风成细砂形成于约70000~10000a.B.P的末次冰期,与黄土高原的马兰黄土是同期异相地质体.

    English Abstract

    苏志珠, 董光荣. 萨拉乌苏组沉积时代的重新厘定[J]. 沉积学报, 1997, 15(4): 159-164.
    引用本文: 苏志珠, 董光荣. 萨拉乌苏组沉积时代的重新厘定[J]. 沉积学报, 1997, 15(4): 159-164.
    Su Zhizhu, Dong Guangrong. Re-determination on the Sedimentary Age of Salawusu Formatio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7, 15(4): 159-164.
    Citation: Su Zhizhu, Dong Guangrong. Re-determination on the Sedimentary Age of Salawusu Formation[J].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1997, 15(4): 159-164.
    参考文献 (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