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杰, 徐亚军.
走滑汇聚是华南广西运动的成因?【“华南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专辑】
. 沉积学报,
2023,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22
|
[2] |
朱红涛, 徐长贵, 李森, 杜晓峰.
陆相盆地限制性沉积体系
. 沉积学报,
2023, 41(6): 1903-191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37
|
[3] |
刘炳强, 王伟超, 张文龙, 黄曼, 孙玉琦, 邵龙义.
陆相盆地河—湖沉积源—汇系统收支分析
. 沉积学报,
2022, 40(6): 1494-151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53
|
[4] |
杨雨, 付文钊, 余继峰, 宁振国, 崔建军, 李卿, 禚喜准, 陈建平.
胶莱盆地K/Pg界线下陆相红层的旋回地层学分析
. 沉积学报,
2021, 39(4): 942-95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46
|
[5] |
李相博, 刘化清, 潘树新, 王菁.
中国湖相沉积物重力流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 沉积学报,
2019, 37(5): 904-92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93
|
[6] |
龚承林.
典型被动大陆边缘深水盆地构造演化与层序地层学分析
. 沉积学报,
2010, 28(3): 419-425.
|
[7] |
陈 波.
干旱气候条件下陆相高分辨层序地层特征研究——以江汉盆地西南缘晚白垩世渔洋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07, 25(1): 21-28.
|
[8] |
严德天, 王华, 王家豪, 王清晨.
库车前陆盆地白垩系层序地层样式及控制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6): 841-848.
|
[9] |
严德天 王 华 王家豪 王清晨.
库车前陆盆地白垩系层序地层样式及控制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41-848.
|
[10] |
任拥军, 王冠民, 马在平, 钟建华, 陈清华.
试论短周期幕式构造沉降对陆相断陷盆地高频沉积旋回的控制
. 沉积学报,
2005, 23(4): 672-676.
|
[11] |
董清水, 刘招君, 方石, 柏涛.
论陆相层序地层学四分方案的可行性
. 沉积学报,
2003, 21(2): 324-327.
|
[12] |
朱筱敏, 康安, 王贵文.
陆相坳陷型和断陷型湖盆层序地层样式探讨
. 沉积学报,
2003, 21(2): 283-287.
|
[13] |
刘国生, 朱光, 王道轩, 宋传中, 牛漫兰.
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段走滑运动与合肥盆地的沉积响应
. 沉积学报,
2002, 20(2): 267-273.
|
[14] |
郑荣才, 彭军, 吴朝容.
陆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的级次划分和研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1, 19(2): 249-255.
|
[15] |
陶晓风, 刘登忠, 朱利东.
陆相盆地沉积作用与构造作用的关系
. 沉积学报,
2001, 19(3): 410-414.
|
[16] |
杨建业, 任德贻, 邵龙义.
沉积有机相在陆相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特征——以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及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侏罗世煤系为例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85-589.
|
[17] |
池英柳.
可容纳空间概念在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分析中的应用——以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为例
. 沉积学报,
1998, 16(4): 8-13.
|
[18] |
程日辉, 刘招君, 王东坡.
陆相盆地充填层序的类型——以辽西地区中生代盆地为例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66-170.
|
[19] |
李增学, 魏久传, 李守春.
山东及邻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的层序地层式样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18-26.
|
[20] |
李思田, 杨士恭, 林畅松.
论沉积盆地的等时地层格架和基本建造单元
. 沉积学报,
1992, 10(4): 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