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朱康乐, 高岗, 刘诗局, 王成云, 程光瑾, 胡丹丹.
缝合线中有机质来源、流体运移以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24, 42(2): 661-67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75
|
[2] |
刘翰林, 邹才能, 邱振, 尹帅, 杨智, 吴松涛, 张国生, 陈艳鹏, 马锋, 李士祥, 张岩.
陆相黑色页岩沉积环境及有机质富集机制
. 沉积学报,
2023, 41(6): 1810-182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18
|
[3] |
邢淑晓, 窦衍光, 赵京涛, 蔡峰, 李清, 邹亮, 王利波.
17. 3 ka以来冲绳海槽中南部有机质来源
. 沉积学报,
2022, 40(3): 691-70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17
|
[4] |
丁江辉, 张金川, 石刚, 申宝剑, 唐玄, 杨振恒, 李兴起, 李楚雄.
宣城地区龙潭组页岩沉积环境与有机质富集
. 沉积学报,
2021, 39(2): 324-34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56
|
[5] |
黄梓桑, 王兴志, 杨西燕, 朱如凯, 崔景伟, 卢远征, 李勇.
沉积环境对页岩中有机质富集的约束
. 沉积学报,
2021, 39(3): 631-64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20
|
[6] |
.
成熟度对陆相烃源岩可溶有机质Pr/Ph比值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14, 32(1): 182-188.
|
[7] |
.
重庆银矿垭口铝土矿床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环境研究
. 沉积学报,
2013, 31(6): 1022-1030.
|
[8] |
范 明.
不同岩石中分散可溶有机质裂解成气特征
. 沉积学报,
2007, 25(5): 774-777.
|
[9] |
梁春秀, 魏志平, 毛超林, 李本才.
加水热模拟中深湖与煤系泥岩地化特征比较
. 沉积学报,
2002, 20(1): 165-168.
|
[10] |
刘文均, 卢家烂.
湘西下寒武统有机地化特征——MVT铅锌矿床有机成矿作用研究(Ⅲ)
. 沉积学报,
2000, 18(2): 290-296.
|
[11] |
刘文均, 郑荣才, 李元林, 高玲.
花垣铅锌矿床中沥青的初步研究——MVT铅锌矿床有机地化研究(Ⅰ)
. 沉积学报,
1999, 17(1): 19-23.
|
[12] |
刘志礼, 刘雪娴, 李朋富.
藻类及其有机质的成矿作用试验
. 沉积学报,
1999, 17(1): 9-18.
|
[13] |
刘文均, 郑荣才.
花垣铅锌矿床包裹体气相组份研究——MVT矿床有机成矿作用研究(Ⅱ)
. 沉积学报,
1999, 17(4): 508-614.
|
[14] |
段毅, 彭林, 曹曼琳, 张存洁.
兰州市大气沉降物和飘尘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Ⅰ.可溶有机质通量及正构烷烃和脂肪酸分布特征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52-156.
|
[15] |
卢家烂, 庄汉平, 刘文均.
有机质在层控铅锌矿床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2): 226-231.
|
[16] |
沈忠民, 周光甲, 洪志华.
低成熟石油烃源岩的动力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3): 22-29.
|
[17] |
张柏生, 刘文汇, 徐永昌, 王兆云, 吴铁生.
辽河盆地过渡带有机地球化学(Ⅰ)──不同赋存状态的有机质与过渡带气的形成
. 沉积学报,
1994, 12(4): 58-65.
|
[18] |
陈功.
外生铀矿床成矿铀质来源与资源评价若干问题
. 沉积学报,
1987, 5(3): 59-65.
|
[19] |
杨锦源, 张四喜.
秦岭凤太矿田层控铅锌矿床的岩相古地理环境
. 沉积学报,
1985, 3(1): 54-62.
|
[20] |
杨楚雄, 扶同逸, 覃焕然.
广西泗顶-古丹铅锌矿田中、上泥盆统碳酸盐相的特征与成矿关系的探讨
. 沉积学报,
1985, 3(2): 97-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