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林舒敏, 张敏, 李洪波.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三环萜烷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24, 42(4): 1433-144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39
|
[2] |
林舒敏, 张敏, 李洪波.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三环萜烷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24, (): -.
|
[3] |
张文俊, 林舒敏, 柯行, 张敏.
煤系烃源岩中四种类型高丰度重排藿烷组成特征及成因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为例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28
|
[4] |
朱扬明, 郝芳, 邹华耀, 李平平, 胡东风.
川北中、下侏罗统烃源岩重排藿烷组成变化与油源对比
. 沉积学报,
2022, 40(4): 1137-115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18
|
[5] |
刘得光, 周路, 李世宏, 马万云, 郭文建.
玛湖凹陷风城组烃源岩特征与生烃模式
. 沉积学报,
2020, 38(5): 946-95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05
|
[6] |
张春良, 沈玉林, 秦勇, 赵志刚, 杨柳, 谢国梁.
崖南凹陷Y1井崖三段煤系烃源岩发育规律
. 沉积学报,
2016, 34(5): 1003-101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19
|
[7] |
李红磊, 张敏, 姜连, 程熊.
利用芳烃参数研究煤系烃源岩中重排藿烷成因
. 沉积学报,
2016, 34(1): 191-19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1.018
|
[8] |
.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17α(H)-重排藿烷类的分布及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14, 32(4): 790-796.
|
[9] |
.
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二次生烃差异性研究
. 沉积学报,
2012, 30(1): 179-188.
|
[10] |
秦黎明.
新疆西北部和什托洛盖盆地侏罗系低熟煤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条件分析
. 沉积学报,
2009, 27(4): 740-751.
|
[11] |
张中宁, 刘文汇, 郑建京, 王琪, 陈国俊, 杨辉.
塔里木盆地深层烃源岩可溶有机组分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5): 769-773.
|
[12] |
.
塔里木盆地深层烃源岩可溶有机组分的碳同位素组成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24(05): 769-773.
|
[13] |
刘文汇, 宋岩, 刘全有, 秦胜飞, 王晓锋.
煤岩及其主显微组份热解气碳同位素组成的演化
. 沉积学报,
2003, 21(1): 183-190.
|
[14] |
姚亚明, 刘池阳, 赵增录, 赵旭华, 付代国, 乔桂林, 严永新.
焉耆盆地侏罗系煤系源岩评价与成烃机理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3): 513-521.
|
[15] |
孙旭光, 王关玉, 金奎励.
贵州水城煤中基质镜质体生烃潜力、烃类组成及生烃模式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90-594.
|
[16] |
戴卿林, 郝石生, 盛国英, 傅家谟.
吐哈盆地侏罗纪煤系源岩芳烃组成及生源、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98-201.
|
[17] |
杨家静, 胡伯良.
吐哈盆地原油和烃源岩单烃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油源对比探讨
. 沉积学报,
1997, 15(2): 207-211.
|
[18] |
胡国艺, 冉启贵, 王铁冠, 钟宁宁.
金湖凹陷阜宁组低熟烃源岩饱和烃组成及其生源探讨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38-141.
|
[19] |
刘大锰, 金奎励, 艾天杰.
塔里木盆地海相烃源岩显微组分的分类及其岩石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124-133.
|
[20] |
张水昌, 童箴言.
海相碳酸盐岩中矿物结合有机质的组成及成烃演化
. 沉积学报,
1992, 10(1): 76-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