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必金, 鲜本忠, 彭伟, 赵琳, 陈绵琨, 余志云, 舒逸, 石浩程, 帅钰洁.
天文旋回约束下的页岩岩相分布与有机质富集 ——以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东岳庙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23,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20
|
[2] |
谷一凡, 蔡光银, 李树新, 蒋裕强, 邱振, 孙莎莎, 付永红.
不同岩相海陆过渡相页岩孔隙结构及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2023, 41(1): 318-33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70
|
[3] |
樊爱萍, 李诚, 杨仁超, 韩作振, 吴祥生.
岩相特征对海平面升降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23, 41(4): 1040-105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60
|
[4] |
彭思钟, 刘德勋, 张磊夫, 邱振, 王以城, 封从军, 孙萌思.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地区山西组页岩岩相与沉积相特征
. 沉积学报,
2022, 40(1): 47-5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58
|
[5] |
李红斌, 王贵文, 王松, 庞小娇, 刘士琛, 包萌, 彭寿昌, 赖锦.
基于Kohonen神经网络的页岩油岩相测井识别方法
. 沉积学报,
2022, 40(3): 626-64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45
|
[6] |
李阳, 金振奎, 朱小二, 史书婷, 袁坤, 黎瑞, 王金艺.
潮控河口湾岩相类型及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20, 38(4): 826-83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68
|
[7] |
孟祥超, 陈能贵, 苏静, 徐洋, 王小军, 邹志文, 李亚哲, 郭华军.
砂砾岩体不同岩相油气充注期储集性能差异及成藏意义——以玛湖凹陷西斜坡区百口泉组油藏为例
. 沉积学报,
2016, 34(3): 606-61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3.018
|
[8] |
郭岭, 贾超超, 朱毓, 任文波, 段锦川.
现代渭河西安段沉积体沉积相与岩相特征
. 沉积学报,
2015, 33(3): 543-55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3.012
|
[9] |
.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石灰岩岩相及碳、氧稳定同位素特征
. 沉积学报,
2013, 31(04): 580-589.
|
[10] |
齐永安.
豫西济源中三叠世油房庄组曲流河岩相类型及沉积相分析
. 沉积学报,
2009, 27(2): 254-264.
|
[11] |
王平在, 王俊玲.
嫩江现代河流沉积层序及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03, 21(2): 228-233.
|
[12] |
唐为清, 郭荣坤, 王忠东, 王红, 罗安银, 毋学平.
沉积微相测井资料神经网络判别方法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4): 581-585.
|
[13] |
马世忠, 杨清彦.
曲流点坝沉积模式、三维构形及其非均质模型
. 沉积学报,
2000, 18(2): 241-247.
|
[14] |
袁志华, 冯增昭, 吴胜和.
中扬子地区早三叠世大冶期岩相古地理研究
. 沉积学报,
1999, 17(1): 38-43.
|
[15] |
张福明, 李洪奇, 邵才瑞, 白彦彬, 张巨兴, 曹峰, 王占忠, 焦翠华.
神经网络和分形几何方法在识别测井沉积微相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1997, 15(3): 62-66.
|
[16] |
雷怀彦, 吉利明, 房玄.
定量描述储层的新途径──成因法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181-185.
|
[17] |
冉启全, 李士伦, 顾小芸.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沉积微相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186-191.
|
[18] |
孟庆任, 胡健民.
豫西晚元古代洛峪群沉积作用及环境演化
. 沉积学报,
1993, 11(2): 1-10.
|
[19] |
于兴河, 王德发, 郑浚茂.
华北地区二叠系岩相组合类型、剖面特点及沉积体系
. 沉积学报,
1992, 10(1): 27-35.
|
[20] |
刘仲衡, 王硕儒, 范德江.
海相碳酸盐岩岩相的模糊模式识别
. 沉积学报,
1992, 10(4): 94-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