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雷开宇, 刘池洋, 张龙, 吴柏林, 寸小妮, 孙莉.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侏罗系泥岩地球化学特征:物源与古沉积环境恢复
. 沉积学报,
2017, 35(3): 621-63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3.019
|
[2] |
郑有伟, 王亚东, 郭建明, 刘兴旺, 赵光亮, 苏龙, 郑建京.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侏罗系重矿物演化特征及对博格达山隆升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16, 34(6): 1147-115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6.012
|
[3] |
谭梦琪, 刘自亮, 沈芳, 谢润成, 刘成川, 邓昆, 徐浩.
四川盆地回龙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混积岩特征及模式
. 沉积学报,
2016, 34(3): 571-58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3.015
|
[4] |
汪小妹.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神木地区侏罗系煤中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11, 29(3): 520-528.
|
[5] |
赵俊峰.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直罗组砂岩发育特征
. 沉积学报,
2007, 25(4): 535-544.
|
[6] |
鲍志东, 刘凌, 张冬玲, 李儒峰, 管守锐, 康永尚, 王英名, 齐雪峰, 赵秀岐.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体系纲要
. 沉积学报,
2005, 23(2): 194-202.
|
[7] |
何志平, 邵龙义, 康永尚, 刘永福, 罗文林, 齐雪峰.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八道湾组聚煤作用控制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4, 22(3): 449-454.
|
[8] |
刘豪, 王英民, 王媛, 齐雪峰, 杜社宽.
大型坳陷湖盆坡折带的研究及其意义——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纪坳陷湖盆为例
. 沉积学报,
2004, 22(1): 95-102.
|
[9] |
孙龙德.
塔里木含油气盆地沉积学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04, 22(3): 408-416.
|
[10] |
姚亚明, 刘池阳, 赵增录, 赵旭华, 付代国, 乔桂林, 严永新.
焉耆盆地侏罗系煤系源岩评价与成烃机理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3): 513-521.
|
[11] |
刘洛夫, 康永尚, 齐雪峰, 唐勇, 熊正祥.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的烃源岩评价
. 沉积学报,
2002, 20(4): 687-694.
|
[12] |
刘豪, 王英民, 王媛.
浅析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煤层在层序地层中的意义
. 沉积学报,
2002, 20(2): 197-202.
|
[13] |
张琴, 朱筱敏, 张满郎, 况军, 张年富.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 沉积学报,
2001, 19(4): 575-580.
|
[14] |
沈守文, 彭大钧, 颜其彬, 黄先律, 李志军.
吐哈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2): 263-270.
|
[15] |
于会娟, 妥进才, 刘洛夫, 陈践发, 赵磊.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评价
. 沉积学报,
2000, 18(1): 133-138.
|
[16] |
周琦, 王建国, 杜鸿烈.
塔东南坳陷侏罗系层序地层分析与油气前景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80-584.
|
[17] |
薛良清, 李文厚, 宋立珩.
西北地区侏罗纪原始沉积区恢复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39-543,566.
|
[18] |
吕修祥.
塔里木盆地侏罗系油气聚集与分布
. 沉积学报,
1998, 16(1): 64-69.
|
[19] |
李文厚.
塔西南坳陷侏罗系的扇三角洲沉积
. 沉积学报,
1998, 16(2): 150-154.
|
[20] |
符俊辉.
西北地区侏罗纪地质事件及其在地层划分对比中的意义
. 沉积学报,
1998, 16(3): 147-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