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郭佩, 李长志, 文华国, 魏研, 雷海艳.
陆相硅质岩成因类型及构造—气候指示意义
. 沉积学报,
2022, 40(2): 450-46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35
|
[2] |
王爱华, 叶思源, 刘建坤, 丁喜桂, 李华玲, 许乃岑.
不同选择性提取方法锶钡比的海陆相沉积环境判别探讨
. 沉积学报,
2020, 38(6): 1226-123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18
|
[3] |
密文天.
湖北宜昌白果园陡山沱组层序地层及磷块岩成因研究
. 沉积学报,
2010, 28(3): 471-480.
|
[4] |
任拥军, 王冠民, 马在平, 钟建华, 陈清华.
试论短周期幕式构造沉降对陆相断陷盆地高频沉积旋回的控制
. 沉积学报,
2005, 23(4): 672-676.
|
[5] |
解启来, 陈多福, 漆亮, 陈先沛.
贵州瓮安陡山沱组磷块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期后变化
. 沉积学报,
2003, 21(4): 627-633.
|
[6] |
郑文忠, 东野脉兴, 胡珞兰.
兴神保磷矿含磷岩系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1993, 11(4): 8-16.
|
[7] |
胡珞兰, 东野脉兴, 郑文忠.
鄂西磷块岩沉积序列
. 沉积学报,
1993, 11(1): 84-92.
|
[8] |
薛耀松, 唐天福, 俞从流.
中国南方上震旦统灯影组中的古喀斯特洞穴磷块岩
. 沉积学报,
1992, 10(3): 145-153.
|
[9] |
东野脉兴.
磷块岩研究进展与磷块岩生物成矿说
. 沉积学报,
1992, 10(3): 96-103.
|
[10] |
肖贤明, 金奎励.
中国陆相源岩显微组分的分类及其岩石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0, 8(3): 22-34.
|
[11] |
杨卫东, 曾允孚.
黔中陡山沱期磷块岩成因的系统研究
. 沉积学报,
1990, 8(3): 84-92.
|
[12] |
杨杰东, 王宗哲.
云南晋宁梅树村下寒武统砾屑磷块岩的扫描电镜研究
. 沉积学报,
1989, 7(2): 125-128.
|
[13] |
曹仁关.
湖北震旦系磷块岩中的藻类化石
. 沉积学报,
1988, 6(1): 97-101.
|
[14] |
崔克信, 甄勇毅.
华南震旦纪和寒武纪磷块岩沉积环境探讨
. 沉积学报,
1987, 5(1): 1-9.
|
[15] |
陈其英.
中国东部主要成矿时代磷块岩的组成
. 沉积学报,
1987, 5(3): 135-148.
|
[16] |
唐天福, 薛耀松, 俞从流.
中国南方晚震旦世沉积相及磷块岩的时空分布
. 沉积学报,
1987, 5(3): 113-124.
|
[17] |
叶连俊, 陈其英, 刘魁梧.
工业磷块岩物理富集成矿说
. 沉积学报,
1986, 4(3): 1-22.
|
[18] |
刘魁梧.
沉积磷块岩结构类型、成因及成矿阶段
. 沉积学报,
1985, 3(1): 29-41.
|
[19] |
东野脉兴.
微生物建造的磷块岩
. 沉积学报,
1985, 3(3): 1-6.
|
[20] |
赵东旭.
扬子地台陡山沱期磷块岩的沉积和分布特点
. 沉积学报,
1983, 1(3): 1-17.
|